|
楼主 |
发表于 2006-6-8 08: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课程编号:" W7 i4 I9 W8 L; m, I; E5 H
课程名称(中文):水文学/ c! z* D2 j( {* l/ G5 Y
课程名称(英文):Hydrology
9 Y2 ?, A/ u9 d9 M授课内容:
9 J1 q4 m& U. _4 R; |2 I本课程主要论述了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原理。内容包括水文学研究方法的特点、水文循环、流域和水系、降水、土壤水运动、下渗、蒸发和散发、产流机制、地下水流、地表水流、流域产流、流域汇流及河流生态环境等,本课程选用体系新颖,方法多样,内容丰富,富含大量实验及真实实例的材料。
0 i' j5 I! a1 j# T) C$ ^9 c
[2 E4 a- E+ a; r1 p0 O6 R7 a2 I : Q) Y* o# b' c% [( e
课程编号:0 V' B3 F7 G/ f0 R2 T
课程名称(中文):环境评价
; M5 X6 U; I' w/ I% X课程名称(英文):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 {1 Q2 y3 p* j1 a6 f+ W6 {授课内容:( W) w4 S3 }( c* q! @
环境评价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以环境系统的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为指导,依环境影响的识别—预测—评价—对策为主线,讲授评价的原理、依据、法规及管理体制;环境影响的识别与项目工程分析的方法;环境评价的方法和技术,并在某些讲授单元,引入案例研究。& `& `/ D! L2 W" \+ [2 v$ b! E" t+ Y
该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学会几种主要环境要素(大气、水声学)的预测原理及方法,初步掌握环境评价的技能,提高识别环境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预测环境影响的能力。
! y8 D4 ]: n- j) M" L% { ! h8 v: I* R) `) n! E
三、硕士专业选修课
% y# \, }0 C$ y) _! a, D4 c课程编号:130214
; B& l% ~ N5 h课程名称(中文):地理信息系统
" m0 m$ a) e, [# j7 j8 C课程名称(英文):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 X4 N1 w& |- i授课内容:主要介绍地理信息系统发展过程、它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以及它在环境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应用;教学目的以要求学生基本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一种以上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基本应用;并且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熟练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地学空间分析与专题地图制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地理信息系统的二次开发语言,结合专业进行专题型信息系统开发。
% Q8 ]$ ^, ?2 K! a: V 4 ]5 t9 B. _) H2 Q% Y' k& H1 e" e; m: y
% `; n' k' P. s0 C% G& N, Q5 h课程编号:130215
% d' V- [' A/ B6 B, I课程名称(中文):边坡治理工程6 Z, y" r p. T
课程名称(英文):Slope Engineering
3 Z/ R' _5 v7 k0 ~授课内容:* ?, y2 ]6 X D7 M
主要介绍边坡失稳破坏的机理及破坏判据,边坡支护设计的各种方法,结合基坑工程边坡的开挖,介绍深基坑开挖支护设计方案的优化,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及或可靠性设计理论、支护结构的变形计算与变形控制、基坑工程监测技术与信息化施工,结合支护软件介绍各种支护方案的设计过程及步骤。
* t& |1 S# U t) b F
" [5 c$ e5 i# \# L( a课程编号:130216- g( r+ Y4 J$ J1 @
课程名称(中文):海岸工程与环境' w% m0 [: F Z% v% S
课程名称(英文):Coastal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 {: ?8 A- s2 ~* I
授课内容:
% x0 w; A1 n" P- T本课程主旨使学生掌握海洋动力因素在海岸的运动规律和泥沙在海岸的冲淤运动过程,明确在海岸进行工程建设应开展的工作,了解海岸工程建设对海岸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海洋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在海洋方面的特色要求,使研究生进一步加强海洋科学知识,深入了解海岸的工程建设与环境动力学过程及特点。通过学习,为从事海岸工程建设及海岸环境研究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一定的专业技能。要求研究生通过学习,了解海岸工程的类型特点,并掌握海岸环境中的波浪、潮汐、海流等各种动力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规律;掌握海岸带泥沙运动,海滩动力过程和海岸防护的基本理论,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海岸动力现象及过程机制,并能进行相关的海岸工程环境分析。& R1 [, u2 ]3 K
$ H0 @0 a6 k& E课程编号:130218* ?/ B% C0 l8 Z) v& x/ x
课程名称(中文):岩土工程数值模拟' }8 p# l" Q8 B
课程名称(英文):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eotechnical Gngineering
9 S: t8 g% Z$ A$ B* i授课内容:主要介绍岩土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有限元法,弹塑性岩土工程的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简单介绍有限差分法,边界元法,离散元法的基本原理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以analysis软件为基础;介绍实际工程问题的求解步骤及结果分析。6 j+ s4 O0 g' W- v% g, I4 k/ _
) o c# n" ^' k' ^; P, B5 Q# S) w; l
- v$ p9 D, B8 \0 z. ?. m2 C) u课程编号:130219 f) _1 T U! Z( k; P3 m7 K
课程名称(中文):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工程
# U7 |5 v7 E' z3 F2 K课程名称(英文):Resource engineering of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Q3 a4 f/ A1 K8 M; ]3 @# a
授课内容:: h" t- K u. @4 c! C
分析国内外城市垃圾处理技术水平与装置发展现状,重点讲授:⑴焚烧工艺设计,余热回收利用,焚烧烟气净化技术与设备,垃圾热分解气化熔融处理,RDF燃料制作等新技术;⑵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技术与防渗材料、渗滤液产生与迁移机制,渗滤液控制技术、填埋气体收集与利用方案、封场技术与场地利用规划,以及水文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为基础的填埋场选址方法与土工构筑物工程稳定性评价手段;⑶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废物资源化管理政策,掌握有关资源循环社会建设的国际最新动向,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固体废物管理与技术政策。
7 ^8 Y) C w! Y8 Y: o7 l& b 8 u( ~$ O* g- v$ L6 f' J
课程编号:# V) ?: s) [- {; l
课程名称(中文):环境地球物理
% L) x) v% p# z" ^- h; \课程名称(英文):Environmental Geophysics
% t- K! }9 S) \) ?8 B授课内容:4 R3 a) [% s- x9 V- s: H1 z( x
主要介绍环境地球物理的发展概况、研究内容和特点;应用于环境领域的电阻率法、地震波法、电磁波法、放射性方法、重力及磁力等地球物理方法的工作原理、采集及数据处理技术;讲述上述地球物理方法在地下介质污染的评价和修复,地质灾害的调查及治理等环境问题及岩土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应用技术。
4 |2 L( |3 J% h9 _ t / ~ q* Z5 [6 g* x1 H- k3 K
课程编号:
* I7 I0 Z8 H; G: P课程名称(中文):弹塑性力学2 e) c; p' `- l7 h# Y1 p1 o6 L+ b
课程名称(英文):Elastoplastic Mechanics
X l+ [' ~$ f授课内容:6 \# A: U' l5 M- g2 M
本课程是为岩土类等专业硕士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1.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体力、面力、应力、位移和应变的基本概念,熟悉张量记号的表示方法,会进行点的应力和应变状态分析。2.了解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假定,熟悉屈服条件和弹塑性材料的本构关系。3.学会如何将一个实际弹塑性问题简化为合理力学模型的求解方程的边值问题。掌握线弹性力学平面问题及简单弹塑性力学问题的求解方法和求解所得的重要结果,为专业的需要打下初步的弹塑性力学基础。
G7 L! ^' `9 g" W: p8 a
6 V4 K# E3 }* i( S- G7 I W' [- h" s; U: T$ @ [
课程编号:
1 ^. N/ P* B4 g) b# v R& N课程名称(中文):深基坑工程支护优化设计
; G0 M. C5 q8 H/ A课程名称(英文):Optimum design of deep pit supporting
) T; x" P' N2 a授课内容:% E' ]' ~: p8 D4 p1 G
深基坑工程地质勘察,土参数试验方法及参数优选,土压力计算理论,深基坑开挖人工降水方法的选择与设计方案的优化,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及可靠性设计理论,支护机构变形计算与变形控制,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深基坑开挖对环境的影响及深基坑开挖的时空效应规律,基坑地基加固处理,深基坑工程监测技术与信息化施工,深基坑工程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的地区性特征,深基坑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8 c9 E5 O$ p+ }6 v4 l) |2 u* ` ' w! E3 y- B% z
课程编号:2 ?; ~& Y+ [1 Z% c' G% E5 u+ m
课程名称(中文):人工湿地& H! T3 C1 Q3 G8 Z3 U
课程名称(英文):Constructed Wetland' }5 \) A5 v) E' m- l
授课内容:, }( V& [6 e9 L
主要介绍人工湿地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它的基本原理、人工湿地用作不同类型的水污染控制的工艺特点和设计参数,湿地系统的效能。具体应用的对象:如河道修复,流域修复和生态系统的修复作用。, D+ N2 q& N6 \3 n' Q
课程编号:
4 U- o; r0 ^# \7 ]' {' U课程名称(中文):现代测试仪器分析# s7 H, `9 K/ {- V: N7 Q8 [
课程名称(英文):Analytical techniques with modern testing instruments
" c7 K" Y% K8 O- M. A* b授课内容:/ h/ P4 t4 e; r0 \& \
主要介绍现代测试仪器分析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它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现代测试仪器分析是以分析测试仪器为物质基础,以光谱、色谱、波谱、质谱等谱学为理论构成的应用技术。本课程作为硕士研究生学位专业课就下列分析仪器进行系统讲解和应用。
) w! k) J7 [( V" Z9 }% [! K " D$ P c3 Y! O8 a% W: V
四、博士学位专业课- Z! S: K1 d" F1 A3 a) P
课程编号:130705" d) f4 C# b( r0 z1 e
课程名称(中文):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 F- X! r; U j2 F$ O2 @4 r
课程名称(英文):Fluids dynamics in porous media# N2 z, A; l) W7 x0 E9 N
授课内容:
) f9 v# K% r1 D, y, n1 b$ L8 L本课程在介质多孔介质中水、盐(污染物)、热、油(污染物)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方程的基础上,突出本领域研究的新内容、新方法和难点问题,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饱水带水动力过程与化学过程耦合问题2.低渗透多孔介质的防渗-抗污染能力 3.非水溶相流体(NAPL)在多孔介质中迁移-转化 4.优势流条件下土壤中水-盐运动规律. 8 q0 E8 d+ b2 Z" ~! ~
" K1 j: h( l' L; F8 @0 E) Y课程编号:130707$ z6 d! T3 S, D
课程名称(中文):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
, i, v6 Y7 q0 }# p$ |7 B课程名称(英文):Geological Hazards Prediction & Preventing
- k& n1 D6 n/ x# p0 s授课内容:& m% F" u4 X3 B( b
讲述自然与人类活动产生的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与预测防治,包括火山活动,地震,块体运动,土体蠕变,滑坡,触变,膨胀等不良土体,河流,海洋,风的作用与控制,土体的侵蚀与沙漠化,废物与处置,填埋场与气体扩散,污染土地,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降,废弃矿井处理。+ L2 }/ ~6 x" R n# d' h w# b
) o# `. z1 P. {! D
课程编号:130708
8 t" W# ?) Q Z; Y( l; I4 B, C课程名称(中文):测试技术
7 _# ?8 G X2 `. G. k课程名称(英文):Testing and analytical techniques3 G: ?& J* v; X1 B
授课内容:
, w/ B5 t8 y3 ~4 {" i- _7 j测试技术课以分析测试仪器为物质基础,以光谱、色谱、波谱、质谱等谱学为理论构成的应用技术,介绍和使用的仪器主要包括:色谱学--色谱仪及色谱-质谱联用仪、光谱学--紫外与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电镜学--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本课程将主要介绍仪器设备的测试原理、仪器结构、操作及常见故障排除,使博士生在掌握设备的测试原理和仪器结构的基础上,动手实践。不仅掌握原理与理论,而且要学会操作和使用。做到自我设计测试方案,自我独立摸索实验条件,自我建立实验方法,为所进行的科研课题掌握测试手段,提高对研究课题的科研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O7 R( t8 e7 C
3 x8 L. X5 N. W: H/ m/ t$ R
课程编号:130709" \9 i- \+ V4 d7 y
课程名称(中文):城市工程防灾学- c4 [* G8 ?# c& q$ L) r& A1 o
课程名称(英文): Engineering Disaster Research of City3 b k% |7 [0 C* V+ \
授课内容:
: M# R' o, ^' ?3 z7 o# n1、城市工程防灾学的内容与范畴;2、城市工程环境与城市系统模型化;3灾害作用,灾害作用的参数特点,灾害作用的设计确定方法; 4、城市与工程灾害评价方法;5、城市系统优化方法;6、城市与工程防灾与管理信息系统。; M* C+ x1 I9 F8 j
8 g2 V; Q* j9 k( r, e5 P五、博士专业选修课2 V3 V# l- ]$ y/ [8 t
课程编号:1308088 s3 S0 R F% x5 K; z, v9 D
课程名称(中文):岩土工程化学
& S4 R( G8 e# W" n课程名称(英文):Geotechnical Chemestry
9 W) W; M0 D# d4 ]' R授课内容:( V/ E9 B1 Y8 v1 I
讲述利用化学原理和方法,改善岩土结构和受力机理,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内容包括引言,岩土工程化学的理论基础,岩土工程性质的微观试验研究,化学灌浆,膨胀土化学,岩土工程中工程环境反应的化学研究,与化学有关的特殊岩土工程,岩土工程的化学破坏,绿色化学与岩土工程。
: ]' o3 Z$ F! u' N( f6 }
4 P) F& [7 |3 p0 p4 w课程编号:1308099 Q8 y" `# u9 D7 t6 o: I
课程名称(中文):污水处理新技术研究与进展
6 D# p+ u v. Y课程名称(英文):Studies and Developments of New 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1 Q& i, P: F R: B+ U8 T
授课内容:
5 n) X4 y/ N+ S# G+ L结合学生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设置专题,讲述污水处理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重点讲述内容是国内外研究现状、已解决的问题和尚需解决的难点、在理论和应用方面有待进行深入研究的内容等。专题设置可涵盖污水处理多个领域,如城市污水脱氧除磷技术、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好氧生物处理新技术的研究与进展、厌氧生物处理新技术的研究与进展、各种工业废水处理新技术研究与进展等。针对博士生培养特点,专题讲解内容应“专而深”。! C7 a0 D! D) |
; C! X. O _# S8 N, u课程编号:1308106 E" t1 b; H1 M* y& L. l5 w9 g9 K
课程名称(中文):海洋环境规划与管理
) Q4 R; K' h8 }2 _1 } ~课程名称(英文):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Plan
, k7 o$ r6 A1 i. v) h; s0 a6 A授课内容:
! L' h1 [4 y4 ?. M《环境规划与管理》是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的学位课之一,它主要研究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环境规划目标的确定,环境规划方案评价、环境优化与决策、国家的环境方针、政策、法规体系、机构体系和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管理基本原理和手段,环境经济、环境信息处理与技术等。通过《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深化《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研究领域及发展趋势,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9 @1 }& R& o, v$ Y , i4 b& n% t1 v, p
\; J8 v( ~4 g" c( h# M' ?1 L
课程编号:130811
. P- G3 ~3 \$ n* f9 E7 Y% v6 R课程名称(中文):海岸动力学
5 C4 F( p. ]! S8 l' ~" N课程名称(英文):Coastal Hydrodynamics
: [2 Z/ Y5 f: \& T7 q" W授课内容:
, w, P) I4 R6 I9 ?" T. [主要介绍海岸的各种水动力作用原理与变化过程,包括波浪及其在海岸的运动变化,潮汐与海流的形成及变化规律,海岸的动力灾害如风暴潮、假潮和海啸的形成与传播,波浪对海岸建筑物的作用,海岸带的泥沙运移与海岸冲淤演变等内容。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水动力对海岸的系统作用,掌握海岸的水动力环境与海岸变迁与防护等问题的成生关系,能够在某一方面运用基本的原理方法解决实际的海岸环境工程问题。& I Y) F& t4 ]0 a1 z; [, C: g
' n6 @: o4 W; T: y
课程编号:130812
: T' K Y* @2 _# Q课程名称(中文):城市防灾与管理信息系统
$ W% L' E) J* H课程名称(英文): Information System of Mitigation Disaster and Administration in Urban ; x; N& B3 @* I
授课内容:1、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2、基于GIS的信息管理系统内容与范畴;3、系统设计;4、基础数据;5、信息系统示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