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2 |) s7 F3 C" ?# E S8 \
* u/ [0 Z. O1 z5 }' Q《中国当现代文学史》 复习重难点总结- D8 ]' E! B; D0 v$ o
第一章 绪论 3 ~+ C$ l, F2 L3 Z2 n" T
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关系;中国当代文学的两个主要传统;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 X3 F: r/ n; w- h3 v第二章 1949年-1965年的中国文学7 M' g5 w' u& ~: _
第一节 1949-1965年文学运动概述
6 ^, K6 A7 z. G- `7 z) H- I了解第一次文代会;1949-1965年间的文艺思想论争;"双百"方针和六十年代初文艺政策的调整。- k7 O) k& W/ B0 Y
重难点:"双百"方针和六十年代初文艺政策的调整。
! C4 u0 F2 G2 {# n" J: z第二节 土地之歌 3 H% Z% K( i9 d+ T, |
了解以赵树理、柳青、李准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李双双小传》的局限及李准创作的变化趋势;分析赵树理《锻炼锻炼》及"山药蛋"派的艺术特征。
X9 n5 `' s. w, @' r重点:农村题材的特点。
, g* w+ [. K9 ]难点:如何理解1958年赵树理的《锻炼锻炼》。* Q8 W2 Z+ ~( _8 ~
第三节 战斗中的诗情 . K, M$ G% z5 X. t( P
了解以杜鹏程、吴强为代表的现代战争题材小说的一般特点;《洼地上的"战役"》与战争场面中的个人化视角;《红日》在战争观念及美学上的开拓;《百合花》别具一格的小说风格;《红岩》及《青春之歌》历史小说的特点及英雄形象的塑造。% T# h5 g. Y/ f& P0 ~3 Q
重点:战争题材小说的特点。
( u6 M1 W: f# ]2 Z3 M" f难点:《青春之歌》典型环境下的典型性格。6 O4 o% L. X o9 l% w! B) g
第四节 早春的气息 $ d/ V0 V% e+ }- v0 N: W2 H9 p- d, @
了解以王蒙为代表的新一代作家对社会现实的态度;掌握《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与王蒙对当时生活的"干预"精神;《红豆》对知识分子人生选择和内心矛盾的表现。
5 F$ b9 m H/ A0 R重点:干预生活题材及人情人性题材。
6 J! V7 S* ^/ n难点:刘世吾典型分析。
( E% r: i t4 u2 `- E f% C6 r- U! F第五节 诗歌、戏剧、散文 : ^$ ^, k) m! r3 E# h
五六十年代的颂歌潮流及贺敬之、郭小川的诗歌;《茶馆》及老舍式的戏剧结构;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模式;邓拓的《燕山夜话》对现实的针砭。) o2 ~! u2 w2 d d
重点:《茶馆》的艺术成就。
+ S& n7 X; K9 \7 L0 V% i难点:《茶馆》的艺术结构。5 i8 N' n4 k! _/ F, f
第三章 1966-1976年的中国文学9 C8 ~. w2 {; e. u+ d
第一节 1966-1976年文学运动概述
9 A5 g% q7 l2 G了解《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文革时期的公开创作;"样板戏"及"三突出"理论;浩然的《金光大道》。
* F* A1 x: H2 m$ s: a/ @重点:《纪要》的出笼及危害。. D" @5 B9 |4 M8 L/ U( ]/ p6 H
第二节 潜在写作 s% n8 q; S! c% }! k6 U! \
了解文革时期潜在写作的概况;《缘缘堂续笔》、《神的变形》的主要特点;青年一代的思考及知青小说。5 I! f% i/ J4 c) r
重难点:《神的变形》的主要特点。
/ ^0 _& ]" |2 t. a/ R第四章 1977-1985年的中国文学
5 X4 D c; V4 t* f8 S: W$ S! t第一节 1977-1985年文学思潮概述 ; T4 n- h/ j' Z0 @/ \, l) u C& ^
了解五四精神的复兴;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到改革文学在表现内容上的变化;从乡土小说、市井风俗小说到文化寻根在表现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变化;当代作家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借鉴。- P; Y& i; q) u1 ]: p7 F8 z
重点:新时期十年文学思潮的嬗变。% {7 v8 x7 P1 Q0 e
第二节 心灵的伤痕与归来的歌
4 F; L& j1 Y& S% t" o+ H& t了解伤痕文学及政治社会批判特征;分析卢新华的《伤痕》的悲剧意味主其对传统文学的冲击;掌握巴金《随想录》在当代文学史上的成就;分析《鱼化石》、《光的赞歌》与艾青诗歌的变化。$ ~. V% w5 O7 B! y) `3 l
重点:伤痕文学;《随想录》。
6 s" m, }9 B% i |2 t8 N1 X) C难点:《随想录》的忏悔意识。
! y. [3 k' a4 a( W, t2 }8 N. O第三节 历史的沉思及人的觉醒
6 P2 @; K# n9 r了解反思文学及创作的基本特征;《内奸》对历史的整体反思;《杂色》对革命历程的理性主义的反思;《爱,是不能忘记的》对婚姻道德的质疑和《方舟》表现出的女性意识;《哦,春雪》的的创作特点。6 P: r4 t4 W* ?7 {
重点:反思文学;杂色。
O2 `& K; x' l难点:张洁的女性意识。
E5 A. {, r9 \' z t2 @: X第四节 沉重的翅膀与文学寻根
' ^# N- p0 {; Q了解改革文学的基本特征及《乔厂长上任记》的特征;掌握《陈奂生上城》与高晓声对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追踪式描写;谌容对改革现实的忧虑和困惑的代表作品《人到中年》;分析路遥的《人生》对于改革时代社会内涵的把握。了解寻根文学的基本特征;《棋王》与阿城以非社会政治视角对人生的观照;《爸爸爸》中所体现的韩少功的文化批判意识;《黑骏马》及张承志小说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点。0 D! R; ?/ R3 z* P5 y
重点: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爸爸爸》。
& A) Z; b5 n, R) O/ E; b5 x难点:《棋王》儒道合壁的艺术特点。- O" M( ]; w. V
第五节 朦胧诗及现代主义思潮的多方面表现
L# O# m: Q& P& W' J) v( E朦胧诗;舒婷、顾城的诗歌在内容选择和艺术形式上与传统诗歌的异同;《在同一地平线上》存在主义意味;《山上的小屋》现代主义与现实战斗精神的结合。
& X, I' q: e3 ]1 U- r重点:朦胧诗。) [& |' s1 O) S3 |" U! j2 @
难点:《在同一地平线上》存在主义意味。
. ~4 t* U1 A9 j; L+ _6 k; z9 J第五章 1986-1996年的中国文学' y" d3 o6 L, j: W' v% k, n: W$ m
第一节 1986-1996年文学现象概述 9 H: l ]: ?5 K" J* p9 D
了解90年代与80年代文学的异同;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对文学的影响和冲击;20世纪末中国文学的多元化特点。
8 h; _6 x8 P% }5 a重点:20世纪末中国文学的多元化特点。( k' U9 T5 E" v# o
第二节 今日先锋
; t4 T6 @, e: ]3 m9 w先锋小说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意义;《风底斯的诱惑》对小说叙事美学的探索;《我是少年酒坛子》对小说语言美学的实验。- N2 F: Q: u) h9 S: S3 A5 P" E
重点:先锋小说7 Y8 D* B3 w& m4 \& _5 _ U
难点:《风底斯的诱惑》、《我是少年酒坛子》小说的审美特点。
1 l! D3 |" M$ m6 @8 B第三节 人生写实 * \* F: P) b9 [6 f$ ]5 X. a* v
新写实小说对传统写实观念的更新;《风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还原;《一地鸡毛》对日常生活的诗性消解。* F# R% H9 q0 D) g* Z
重点:新写实小说。5 J# { D* u7 f$ W6 _6 c
难点:《一地鸡毛》对日常生活的诗性消解。
% ?0 b; c2 @8 A$ b2 m第四节 民间的历史 6 v" k' E0 m3 u# ~: C% P! J
新历史小说对历史的重新审视与叙述特征;《红高梁》的民间立场与叙述话语;《白鹿原》对中国历史文化精神的开掘;《长恨歌》的文化精神与生活情韵。
: P& e& i1 a$ P1 o( i, j重点:新历史小说;《红高梁》。
7 e$ I* [6 ?. e3 g- e" d难点:《长恨歌》的文化精神与生活情韵。
5 b6 M; M6 e! w7 a" c6 I8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