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学院简介- P7 c' O+ j2 u" G, |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的前身为1946-1952年山东大学创办的地矿系;1959年正式组建山东海洋学院海洋地质地貌系,1960年正式招生;1962年山东地质学院撤消,其部分师生及全部设备、图书资料调归入地质地貌系;1963年地质地貌系更名为山东海洋学院海洋地质系;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地质系;1995年5月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 q# S' e D4 J+ ?; ?在学院发展历史上,著名学者何作霖教授(院士)、周明振教授(院士)、丘捷教授、白季楣教授、郝颐寿教授、张保民教授、徐世浙教授(院士)等曾在此执教,他们为学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李庆忠院士、张国伟院士现担任学院名誉院长,并聘任刘光鼎、陈运泰、汪品先、马在田、陈述彭、戴金星、欧阳自远、金庆焕、顾心怿等院士为兼职教授,聘请外籍客座教授十余人。
2 O8 ^" ^) t2 x/ B# W9 d学院现设海洋地球科学系、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系、河口海岸带研究所和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海洋地球化学研究所、资源与环境工程勘察设计检测研究中心。现有院士2名,博士生导师16名,教授23名。拥有地质学(海洋地质方向)、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现有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学、海洋地球化学3个博士点;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学、海洋地球化学、矿物矿床岩石学、地球化学、古生物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11个硕士点以及地质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和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高校教师学位专业领域,接收海洋地质博士后流动人员进站。海洋地质学和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为省级重点学科,海底资源与探测技术实验室为山东省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f6 o: p3 q# H
经过几十年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学院形成了以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为中心,以海洋地质和地球信息与探测技术为两翼的学科发展思路,大陆边缘构造地质、海洋地球化学、海底矿产资源与成矿作用、海洋沉积与工程环境、地球信息处理与探测技术、深海探测等为主导的研究方向和科研群体。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73”和“863”计划、大洋探测专项、西北太平洋调查专项、中国近海综合调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教育部、地矿部及其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等。出版《海洋地球化学》、《海洋沉积学》、《大洋锰结核》、《海洋自生矿物》、《近代海洋地质学》、《海洋地质学》、《海岸工程环境》、《第四纪环境演变》、《冲绳海槽的岩浆作用与海底热液活动》、《海洋地磁学》等海洋特色鲜明的教材与专著。
8 @4 S- K) a# Y) |- V- J二、招生专业目录1 i' ]& A8 Q- N$ a
联系电话:0532-66782460
5 I# v( h9 M- X9 d6 Z联系人:洪老师
0 h; a; j; a1 k4 W C. K2 r2 k+ T. i | | | | 070704海洋地质5 | }# }: |9 j! E% R1 V
| |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61高等数学B④820普通地质学A
: |2 C+ r; E* W# e" @, e) j | 地质学综合
+ z, m0 {' a6 m$ C | 070723海洋地球化学★) J; X5 V/ {' S" H! ]! S: q, |
| | 同上5 n, b' K! M& f0 e' T' L/ ~
| 同上8 c( ~ z0 k' C: ?2 D
| 070724海洋地球物理学★+ u2 ` N1 L0 ^. {$ N+ u ^0 J
| |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21海洋地球物理
3 o3 Y5 l' B) y7 q2 {' _* B( o$ s4 c | 地球物理勘探综合6 H# W6 |( z) m2 ? P' p; S8 \
| 07090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8 ~# S8 D) ^' h6 h2 M | |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11普通地质学B④822岩浆岩石学 `* i3 a9 s$ v& a" v' {) ?! M
| 地质学综合5 L G2 ^/ ~' U, D4 k6 k
| 070902地球化学
/ V8 ^( ~* F( C& k/ ]! _( r6 y | |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11普通地质学B④823地球化学, { K( k8 S# N5 [8 y
| 地质学综合; B5 N7 Z }3 A% ]" L/ v, a5 q) {
| 070903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Z6 r0 M! F) S+ f) W& N
| |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11普通地质学B④824地史学; {! R, g8 z( D% A$ J
| 地质学综合
3 O, f9 x' P: t' Q" p: K" P | 070904构造地质学& H* y8 k& u2 u$ d) O8 C) \$ W. s3 X( d
| |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11普通地质学B④825构造地质学* N8 W7 c; G' v+ R; a6 i
| 地质学综合
8 V, I: j, F% b7 O | 070905第四纪地质学
- C+ C: I" L3 [" q- B- A/ ~ | |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11普通地质学B④826第四纪地质学
1 ^* q/ s' t* F5 D7 {3 s9 D | 地质学综合
2 I0 R+ T6 @$ A G+ y9 {. X | 081801矿产普查与勘探
* M3 O/ z9 d3 p/ v$ N8 D | |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27石油地质学3 ?' I/ M2 L. A8 H# K; W
| 石油地质学综合
, @, {0 c4 ^$ Z6 y | 08180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3 P1 T( ]) o. ~, ?0 b, G) \
| |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28地震勘探或829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
- A" @: [& O3 @2 U3 | | 地球物理勘探综合5 s. n% y) _+ i1 A. Z/ g5 Y
| 081803地质工程
4 D. r% g9 \3 K; z+ F( J0 d$ o4 v- J | |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21海洋地球物理或831工程物探或832土力学或833普通物理学
$ K. Y( \ [' T0 i; q- E3 h | 地质工程综合
: M J5 v) m" m2 A/ u* f; t( w% Z |
三、复试方式和内容
# f# r% [0 s4 W6 e& y1、复试方式:) a0 F7 j, b7 Q* ?4 K# h
笔试与面试相结合。复试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专业科目笔试、面试、外国语听力与口语测试。其中笔试主要是专业课测试,对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至少两门不同于初试科目的本科主干课程;综合素质考核中的心理素质测试、体检由学校统一组织。, |. Y! h! n& M$ R0 t$ G! b! V" |
2、复试成绩计算公式:
* `' w7 y4 v5 e1 d* p复试成绩=专业科目笔试成绩×40%+面试成绩×50%+外国语听力与口语测试成绩。复试成绩、专业科目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均采取满分百分制,外国语听力与口语测试成绩满分为10分。
2 p4 Z9 x" `- E& c" u# F3、复试面试内容:
3 _/ U4 \$ m' R专业及外语口试,主要考察考生专业综合素质(或进行实践技能考核)。实践能力考核,主要测试考生的实验和操作技能。
7 C1 N) I- I2 S$ {4、拟录取排名方法:
" ~1 G! M; O; p) @6 }0 b, Q按录取总成绩排名录取。
, R. U- x2 ~/ I. j( B6 R录取总成绩=(初试成绩÷5)×50%+复试成绩×50%
3 J+ @( b% y3 R1 n2 v3 L& |四、参考书目( p- I w7 `* ]) W
1、初试学校自命题科目参考书目
* w' @9 m1 N$ P9 y3 E- C 科目代码7 r4 G Y6 }1 S0 @3 }/ T1 X
| 科目名称9 U# F8 M6 X! }9 H
| 参考书目
" Y" s) [1 k5 ?: ^ | 611
5 e1 D- r( l! q" R$ m( c8 E | 普通地质学B
4 ]# _, E- s6 A: ~ D4 ` | 夏邦栋编著,《普通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98
+ K4 f7 T( L+ g, ?$ S7 i6 | | 820
( }! p! k4 {; F$ z# q" e1 m/ E: k9 B | 普通地质学A
0 F p6 P' h5 c D7 X | 821+ S5 c! `! `# t6 n' n
| 海洋地球物理" P) @( a, _8 T; P ], Q
| 刘远生、毛春常等, 《地球物理学简明教程》,地质出版社,1996; 刘光鼎,《海洋地球物理勘探》,地质出版社,1978$ N8 _0 P+ e2 t8 T" Z" d* J0 V" P4 L
| 822
( F |; Y( p% G! J/ \ | 岩浆岩石学
; a3 T1 C* C% _6 h | 路凤香、桑龙康,《岩石学》,地质出版社,2002.8
" D% R0 Z- h R6 A( F" W | 823
% ]2 S* K* k2 K8 E) A8 w | 地球化学9 k z; W: s2 F' ~ P: O4 K, j z1 S
| 韩吟文、马振东,《地球化学》,地质出版社,2003.7
, D2 _3 w8 o* _) G0 p8 P; `) a | 824
: c8 r. z/ W/ e4 Z | 地史学
8 w" W* A# g6 c; H% r | 杜远生、童金南,《古生物地史学概论》,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9
' h% P- f Y; P- @: k' Y | 825% `* l) F! W- C
| 构造地质学
" w4 P) N) s: t+ U( N6 { | 徐开礼、朱志澄,《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2002.3(第2版)
6 L9 X; y& U) O# Z4 ?$ q: G | 826
( n+ u6 N* c# j* ]5 ` | 第四纪地质学
+ P8 i4 I0 F& J8 r! y5 x5 D | 庄振业,《第四纪环境演变》,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6* \! B' y5 q3 i- V3 p) z/ U( \
| 827
, ?" p/ e4 b" o) {# h' ?7 O* _ | 石油地质学
$ J; E) Z/ k3 t8 D | 张金亮、常象春主编,《石油地质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3 b- g4 E( o# q. m# j. x
| 828' p9 U {, B: F Q$ ~! }3 T
| 地震勘探- n( D( p# p5 W0 W" s
| 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
; n, [$ n' ^) P0 A | 829
# L- j% f) C, N8 Y2 [ | 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
. a7 l: d1 x3 A# [, O# J | 洪有密,《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7 @$ y1 D. n4 ~# p a4 v
| 831' T5 F4 R; X9 T/ Q3 P
| 工程物探$ @ W* q7 \8 M2 p: a
| 王兴泰,《工程与环境物探新方法新技术》,地质出版社,1996;陈仲候,《工程与环境物探教程》,地质出版社,19930 v. o5 \; ^( t( x2 k( ~
| 832
8 Z, Z+ f4 C5 I0 ^/ U$ B | 土力学
: ]/ d- D" z3 q' y9 H4 V | 陈希哲,《土力学及地基基础》(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4 Z0 y5 o$ [6 L' }9 \- V: f
| 833
4 ~0 q: X; i" b o1 E | 普通物理学2 U$ E) |0 b. L
| 马文尉,《物理学》(第四版),高教出版社,1999* ?3 ~5 {% l( K- E( c
|
361高等数学B考试范围: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及多元函数微积分、级数、幂函数、富氏级数、常微分方程。
$ L% Z& H. u8 _2、复试笔试科目无指定参考书目。
- s+ [$ N& R* Z& @, w; ]5 g3、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9 G3 ^* {* z1 o- Q | | | 070704海洋地质
) n+ G5 k% G1 Z& `' z0 u | 海洋地质学% @- t9 Q' @. h: R6 E m
| 无指定参考书目
6 x. D' T9 ]4 @) y( t& M7 g; t) c | 岩石学- k" X, N- v$ T2 D& b6 r' V
| 无指定参考书目
) [$ \& k; E9 z9 U4 u0 s | 070723海洋地球化学★; v5 I8 l+ W9 G t) C
| (同上)
d- e+ D+ f7 x% m0 @ | (同上)
9 b/ j K( H! T | 070724海洋地球物理学★4 J2 c& H+ c; t. r* U" i; i
|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4 y' X" j' L. ~
| 无指定参考书目
2 {5 R2 b1 X# N! G' z | 信号分析
, e, t5 O9 g' H/ | | 无指定参考书目
. P0 Z# z# h8 R8 X# Z | 07090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1 M; j: @' t: W' Y; D
| 海洋地质学
) @8 i5 \5 z& ?2 w7 n | 无指定参考书目- f/ y6 I" ^: m4 S3 o1 u
| 岩石学& ~/ c3 V {) u$ R8 X8 B
| 无指定参考书目
" x% t( | O# _ | 070902地球化学
* b, g" h1 b, w | (同上)
4 Y/ T2 M1 Z5 R/ f J; w. k | (同上)+ @. p2 R0 x5 s% m; _0 A+ O8 V
| 070903古生物与地层学
- y! a0 k$ r( D' v F2 h( o | (同上)
% x3 e) v; q8 L, \! u8 ?0 ] | (同上)+ ` @4 r& u+ `
| 070904构造地质学
- @ T$ m! x4 v! [0 y | (同上)' M2 K6 f4 ]. f( p3 c' M
| (同上)
5 T, R# |2 {" O& k | 070905第四纪地质学5 k5 |% M7 p) ]0 h
| (同上)- \2 ~' H; Y6 B7 G4 R
| (同上)1 l8 u6 U& V; i
| 081801矿产普查与勘探
' s) F4 x% ]* c- j4 r9 J* w+ T. v | 沉积岩石学; [: d/ B L* k3 a2 ]5 ?' I
| 《沉积岩石学》(第三版),赵澄林,朱筱敏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 J6 [1 T/ ^, x% h& D5 W- o | 油层物理学" R! @ v7 s! p4 \5 I) y
| 《油层物理学》,秦积舜,李爱芬主编,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 W H& w' C7 m0 r9 w, r6 e A" I
| 08180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8 j# Z: [9 B, w) H
|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 l) J* R$ k! g$ @
| 无指定参考书目
# @4 b; ~8 ~2 A4 q | 信号分析4 L [$ w$ k1 F1 f4 f
| 无指定参考书目
% b* h% R' a, a. w* F* n | 081803地质工程
5 W( U5 Z( u! N! M8 Y - F: S. [$ o: ^
| 计算方法
5 L" z) c9 r( z9 P8 d | 无指定参考书目1 A: s4 F6 {) O7 Q9 Q
| 普通地质学或工程地质学
! w* v( e: ~( O! X7 P& V | 无指定参考书目
$ a) i8 e+ V: |! N: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