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强烈推荐!中国海洋大学考研参考手册【20110331更新】专业课书籍低价促销海大人论坛考研交流QQ群
查看: 243228|回复: 16

转 动物生物学习题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7 20: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动物生物学习题 L; E8 ]1 P: s一.   选择、填空 7 Q1 F. Q) c5 h% e1 ?1 K( B1.华枝睾吸虫属于(   )门(   )纲。. q* {+ o* q7 k5 F 答案:扁形动物门,吸虫纲。. k# y' k- c& a( P 2.鸟类皮肤的特点是     ,鸟类唯一的皮肤腺是   . 2 K( @0 y# A$ S+ r答案:薄、松而且缺乏腺体,尾脂腺 - d! ?( z( F7 a2 s2 P0 i3.鸟类的皮肤外面具有由表皮所衍生的角质物有   ,   ,爪和鳞片等。 2 S6 H0 @- K# ? s4 A V* p答案:羽毛、角质喙4 h& }0 y! g$ B! U% a$ u 4. 根据羽毛的构造和功能,可分以   ,   和纤羽., H4 e: q7 p* u4 e- L! N 答案: 正羽 ,绒羽 6 m" r0 k! ]% u- h+ L5. 鸟类消化生理方面的特点是消化力   、消化过程   . 0 m# x( N5 A# d( y答案:强, 十分迅速 # b( l/ n, y' n% I. j; ?6. 鸟类的循环系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双循环,心脏   大,心跳频率快、动脉压高、血液循环迅速。 & J6 h! V3 }( m5 j8 K% {6 b4 R答案:完全的, 容量, E9 n) P& {2 w, W+ q# @ 7. 海鸟盐腺的功能是       , 维持正常的     . / d& s! Y% j. t9 i答案:能分泌出比尿的浓度大得多的氯化钠,渗透压。; `6 {( H k0 f7 x$ p4 u1 n 8. 羽衣的主要功能是:1)       、2)       等. 3 {- n, a3 F" n. @+ _: Y1 ?: O: d: e答案 选择二点)1保持体温,形成隔热层。通过附着于羽基的皮肤肌,可改变羽毛的位置,从而调节体温;2构成飞翔器官的一部分——飞羽及尾羽;3使外廓更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的阻力;④保护皮肤不受损伤。羽色还可成为一些鸟类(如地栖性鸟类及大多数孵卵雌乌)的保护色。 k, z9 J' f3 ~: M& F( e9 b5 R: b0 K 9.鸟分为两个亚纲,即   和   . - q1 p) w; h6 J答案: 古鸟亚纲,今鸟亚纲 2 T8 v; |6 B% I% ~5 d/ [& B10. 古鸟亚纲的代表化石种类有   ,具有爬行类和鸟类的   形态。- f( U, q. a: @7 O$ Y( E+ C$ Q+ e 答案:始祖鸟, 过度 $ m. o0 }: m7 @) T9 M" G23.哺乳类的胎盘分为   和   。9 p3 ]. O6 e1 q+ I1 t3 Z% y; T" U 答案: 无蜕膜胎盘,蜕膜胎盘6 l6 }! j) _+ X: ]. [ 24.哺乳类四肢的着生与爬行类不同,其特点是前肢的肘关节向 、后肢的膝关节向 ,从而使四肢紧贴于躯体下方。$ j$ J7 d5 V% T$ Q5 j& `7 [ 答案: 后转,前转 ( b: x9 y& _+ q) c25.哺乳类的皮肤特点是     ,被毛和   。答案: 表皮和真皮均加厚,皮肤腺特别发达5 ~3 ?- x* H) |# o4 c0 p 26.哺乳类具有特殊的   ,构成分隔胸腔与腹腔的 。 # S" y$ z7 `7 {6 F# F- |答案: 膈肌,隔+ k2 _4 Z4 [3 O0 l# I, M% H2 U 27.食草哺乳动物中的反刍类则具有复杂的复胃(反刍胃)。反刍胃一般由4室组成,即     。# Z6 o3 h }) Y5 l( z+ D/ i$ N 答:瘤胃、网胃(蜂巢胃)、瓣胃和皱胃 + O. c- l( N/ `0 O' r28.现存硬骨鱼系共分2个亚纲,即   和   。 ! q/ W6 g/ T4 a9 ~' i答案:总鳍亚纲(内鼻孔亚纲),辐鳍亚纲 ' T- \* D) ~3 y: y8 q29.鸟类繁殖行为包括占区、 、孵卵、   等。1 j9 @& r; b- d% p+ q' V* p$ E+ U3 g 答案:筑巢、育雏. ?$ z+ p! }2 t* f 30.根据鸟类迁徒活动的特点,可把鸟类分为 和   。 # d, T* E& [4 n答案:留鸟,候鸟 $ R: L/ Y+ q. l O5 w8 n& L31.圆口纲又称无颌类,是无成对   和 的低等脊椎动物。 / k5 u. l( C, w/ p# @' r答案:偶肢、上下颌& C7 o V/ j. `3 Y$ z 32.七鳃鳗属于   纲,七鳃的涵义是指     。 ; s. Z) X" Y; P6 w; j答案:圆口、体侧有鳃孔七对(或体侧各有七个鳃孔) / e, i2 l: K/ j+ {" s% _5 B33.鱼纲是体被 、以 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器官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 q4 s3 o. L" N6 c! G8 z9 I 答案:骨鳞、鳃4 O$ F$ A M1 K 34.鱼类出现于古生代的 ,到泥盆纪已演化出四大类:棘鱼类、盾皮鱼类、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 。到 达到全盛时代,成为脊椎动物中的最大类群。 ; V/ S- o9 J; I6 X* q' E答案:志留纪、新生代 9 w6 ]! |/ }# v5 s! P8 s m0 t, h35.鱼体可分为 、 和尾三部分。 7 S( T7 t) Y% Z7 a! S! y, T, O答案:头,躯干) \ E( [, i! c4 s8 H( O 36.鱼类的偶鳍包括   ,奇鳍包括背鳍、   等。* }9 L$ J! t; o6 u& ]- M 答案:胸鳍和腹鳍、臀鳍和尾鳍 ) c4 L8 L$ N" x) h' a37.鱼鳞分3种,即   、 和硬鳞: \* f! b) E, h3 A8 @ 答案:骨鳞、盾鳞 " F) T& x8 ~ U5 D( j38.鱼类的骨骼系统由 或   组成。附肢骨骼包括   。7 Q$ p: U3 z C+ z/ T 答案:软骨或硬骨,带骨和鳍骨! e9 Y8 V& t2 l, M8 \) q L 39.鱼类头骨可分为包藏脑及视、听、嗅等感觉器官的 和左右两边包合消化管前段的 二部分6 Z# t% Y* p0 n7 [1 P 答案:脑颅,咽颅& k4 B8 h( s# `. A- Y( w 40.鱼类脊柱的分化程度低,分为   和 两部分。 . u$ `8 ~9 X' c- ^2 P5 a1 P答案:躯椎,尾椎 ) ]& C. b1 G( R- Q. d: i& O41.鱼类头部肌肉 主要包括由脑神经控制活动的 和   。 ! x. _- G' ]# Q3 {& b/ h/ N+ L$ ~答案:眼肌、鳃节肌 $ h! p/ S" N3 K- B. W7 y# h42.鱼类躯干肌基本排列方式是   排列,其中大侧肌被水平骨隔分成 和   。' Q8 l7 x% Z+ Y8 ~( z 答案:分节,轴上肌和轴下肌1 q6 p5 ?& B/ Y: b3 [( d/ J# X 43.鱼类的心脏由 心房、 心室构成。' z L# m; z( h( k% ^ 答案:一个,一个1 A4 r5 p% c/ j/ ~ 44.鱼类的血液循环方式属于   ,经心脏的血液为 血。 4 A2 v P- c3 S9 W" f" t答案:单循环,静脉 1 q. x% ` Y7 Z, _0 z50..鱼类由海入河的洄游叫做   ,自河至海的洄游叫做   。( e6 X0 K- Z Z 答案:溯河洄游,降河洄游 $ [: r0 F L- P% A- @0 D51.依据鱼类泅游的不同类型,可分为   、索食泅游和   。* T4 H, ^' x6 \! F5 q 答案:生殖泅游,越冬泅游% s) _; |! K/ z# J1 Y- i- q 52.腰带由 、 和耻骨构成,肩带由   、 、上乌喙骨和锁骨等构成 k( G' V3 d' {8 W3 `7 D" R+ `8 j6 W! U答案:髂骨、坐骨,肩肿骨、乌喙骨 9 D6 x" [8 i; C' ^# I53.胰脏分泌 注入   肠内。肝脏分泌   注入   肠内。答案:胰液,十二指,胆汁,十二指 * e% G5 |6 I, f: a54.两栖动物的幼体营 呼吸,成体用   呼吸。 0 V( U7 R6 a0 x6 i- M D答案:鳃,肺6 X: U9 e1 B8 \8 h 55.两栖动物肺皮动脉弓分为2支、一支是   ,通至肺脏,在肺壁上分散成毛细血管网,另—支为 ,行至背部皮下,也分散成毛细血管网。; }2 U; q' ]4 H( D# x 答案:肺动脉,皮动脉 0 R8 y, i( o, X, Z1 x56.脊椎动物主要的门静脉有   和   。+ X9 A8 {, }2 D 答案:肾门静脉,肝门静脉 $ k4 S+ F8 @! q( E57.两栖类脑神经 ,哺乳类脑神经   。 $ u9 R& P, ^3 q R- Y- X 答案:10对,12对 & u6 D% \% @* S% F58.植物性神经系统由相互拮抗的   和   组成。( C' v* ?& T! \1 f2 ~ 答案: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l5 R) `8 T7 t& { 59.两栖类中耳腔内有一枚   ,将鼓膜所感受的 传人内耳。 + }4 C/ o8 b5 l答案:耳柱骨,声波 0 k: l3 {. x+ C! `' T60.两栖纲分为蚓螈目、 和 等3个目。0 g4 o" e. d6 ~6 ^$ U6 q& k1 _ 答案:蝾螈目,蛙形目(无尾目) & t5 N0 k+ A7 W65.爬行动物身体外形可分为基本形态的 (蜥蜴等)、特化形态的蛇型(蛇等)和   (龟和鳖等) h D4 I9 i- k0 C/ V) ^ 答案:蜥蜴型、龟鳖型 0 l x2 A; H8 _. V3 a& C: J66.爬行动物的牙齿通常按其着生位置不同,可分   (如飞蜥)、侧生齿(大多数蜥蜴及蛇)、和   (如鳄类)。3 Z3 Y/ w9 R9 o+ j1 q, A4 `" O 答案:端生齿,槽生齿 * P0 d3 T: [5 Y i" x7 u67.毒蛇毒牙是前颌骨和上颌骨上的几枚特化的大牙,因表面有 或中央有 而分别称为 牙及 牙。 2 l9 O6 z! x, K$ J- I" ~& r0 U0 x答案:沟、管,沟、管+ C5 X( K% A: m, J9 c 68.现存的爬行动物约有6550多种,分为喙头蜥目 、 蛇目和鳄目。 8 U, w. F- U+ `* h* C0 r8 {答案:蜥蜴目,龟鳖目 $ _- \* l' n" i* t0 e73.哺乳动物的毛,根据毛的结构特点,可分为   、 和触毛。) b6 ?' P% T. Y( N" S7 B6 | 答案:针毛(刺毛),绒毛 7 d0 l( V; D" N; \74. 陆栖哺乳动物足型分三种,即   、 和蹄行型。答案:跖行型,趾行型* \1 s7 E0 Q5 c 75.牙齿是 与 (齿的釉质)的衍生物。& y. L( O5 p) D( U2 h 答案:真皮,表皮$ y2 E' U- N3 t" D 76.哺乳类动物口腔内有3对唾液腺,即耳下腺、 和 。2 r$ f3 |( j2 J. `: L 答案:颌下腺,舌下腺 % F/ {) n/ y/ l' B) [, p5 j77.哺乳动物具有 体动脉弓,鸟类具有 体动脉弓' a( m! ?+ M1 X% u8 Q) _7 R" u 答案:左,右& ?1 Z1 s( G+ _7 J 78.哺乳类的头骨的显著特点是脑颅和鼻腔 、发生次生腭,下颌骨由单一的   构成。6 B% ]& `& h9 \7 t! A 答案:扩大,齿骨' L6 G* m! |5 ?. r6 r 79.哺乳类的皮肤有特点是     、被毛和   。* j4 T+ d0 H; M2 K 答案:表皮和真皮均加厚,皮肤腺特别发达 [& ^8 C/ Q' u- p% `& W2 y4 a) @ 80.现今发现最早的类似与园口纲动物的化石叫做 ,它们和园口纲可能来自共同的   祖先。) U; d ], H1 U, U 答案:甲胄鱼,无颌类 1 T" p: L6 I4 [81.在大约4亿年的泥盆纪出现的鱼类化石除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外,还有   和   。 ' n i, l; s7 z- C3 x. q答案:棘鱼类,盾皮鱼类, d) z( d) C% H/ ]+ F 82. 最早的两栖类化石是   ,鸟类起源于侏罗纪的   爬行动物。, [! k2 t; R# _+ y9 W7 y 答案:鱼头螈,槽齿类5 U( O$ x& p( ~6 l7 w1 V! B 83.恐龙出现于中生代的   ,灭绝于中生代的   。 $ B' y5 J5 Y+ D5 v 答案:石碳纪,白垩纪 ; a) K3 E. h5 j, s2 ?84. 哺乳类出现于中生代 纪,起源于似哺乳类的兽形爬行类,即   类。) i2 r6 e, p+ _4 z( _ 答案:三叠纪,盘龙类 . F* N, V: Y; O/ \4 y0 K85.现代哺乳类是在新生代第四纪   及其以后建立起来的。 ' y! ~; j7 V. ~( @ 答案:更新世, 7 q; C0 @8 }5 E3 ~/ A+ g86、线虫动物的生殖器官为(   ),雄性生殖器官( )。8 [6 ~* Q I5 E7 v, a8 s% } 87、动物的组织归纳起来可分为四大类型:分别为( )、( )、(   )和( )。 R1 P5 M( Y% S4 P 答案: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1 r) V( Z1 f7 r 88、一个神经细胞可有一到多个(   ),但(   )只有一个,在机能上( )是接受刺激传导冲动到胞体,( )则传导冲动离开胞体。. A1 u, i( V. ^+ j( z 答案:树突,轴突;树突,轴突。 9 J0 p+ x# @0 k89、在某水体中观察到数量很多的绿眼虫,这是国为水体( )重度污染所致,这些眼虫可以做为监测( )的生物指标。& I* J+ a9 m6 ~' d# F- G 答案:有机物,水质(水体污染)。8 Y/ q5 Z) c& B0 K p2 ~- A; S 90、间日疟原虫在人体内进行(   )生殖,在按蚊体内进行( )和(   )生殖。; ~' z+ E6 B# w* M" ` 答案:裂体;配子,孢子。 8 b3 O7 D6 G1 i/ e91、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主要阶段从受精卵开始,经过( )、(   )、( )、(   )、(   )阶段。 4 ~6 w) s' f9 T' S答案:卵裂,囊胚,原肠胚,中胚层与体腔形成,胚层分化。 & A$ l" B W4 [! R+ r$ t92、(   )是海绵动物适应水中固着所特有的结构,其基本类型为三种   )、(   )和(   );由此可反映出海绵的(   )过程由简单到复杂。 & G9 _( {! C) n答案:水沟系,单沟型,双沟型,复沟型,进化。 1 z2 ^' S0 q" @3 `2 o8 x93、海蜇属于(   )门(   )纲 # D3 ~8 R; ~, S0 L( a答案: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 R, p0 K; Z9 Q) ^* v! N# L 94、海葵为雌雄(   )体,生殖腺长在(   )上,这是由( )胚层形成的。它的受精卵经过或不经(   )幼虫而发育为海葵。* U' p+ l4 ^ }# J8 |& g 答案:异,隔膜,内,浮浪。 2 g8 C8 |0 n4 s7 ^2 Q: O95、环节动物门可分为( )纲、(   )纲和( )纲。 ' C1 @* U- ~- u/ U7 Z( E答案:多毛纲,寡毛纲,蛭纲。1 T8 a0 z( n: G7 `9 n, a 96、猪带绦虫属于(   )门(   )纲,它的生殖系统(   ),在每个成熟节片内,具有(   ),消化系统( ),没有(   )及(   )通过( )直接吸收食物。7 h7 r6 F9 |2 j3 R7 ^ 答案:扁形动物,绦虫,发达,成套的雌雄生殖器官,完全退化,口,肠,皮层。4 Z4 [, F3 T! h4 _3 W+ l6 ~ 97、(   )动物具有动物界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统,称为( ),扁形动物为( )的神经系统,环节动物为(   )神经系统。( ]% Z! z: |5 z, ?$ t 答案:腔肠,神经网;梯形,索式。' n7 w* |6 Z0 @3 K0 N 98、线虫动物的生殖器官为(   ),雄性生殖器官( ),雌性生殖器官( )。8 ?; n% }) v( H1 Q 答案:细长管状,单个,成对。3 {: y5 P( l+ Z; G, _% r 99、原体腔只有(   )中胚层,无( )中胚层与(   )系膜,原体腔中充满( ),或含有( )的物质和(   )细胞。1 ]4 k) ]; A. S7 X t6 K 答案:体壁,肠壁,肠;体腔液,胶质,间质。5 H" Z, ^; e' u0 ] ~3 q 100、胚层分化时,外胚层分化为( )及其衍生物( )、( )和( )。" U: m# ?9 ~- j1 k 答案:皮肤上皮,神经组织,感觉器官和消化管。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20: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101、原体腔(假体腔)见于( )动物,次生体腔(真体腔)是从(   )动物开始出现的, 混合体腔见( )动物;它们分别来源于胚胎的( )、(   )和( )。 5 T3 P4 U. X1 `2 E答案:原腔,环节,节肢,囊胚腔,中胚层之间,原体腔与真体腔混合。+ N) |) Q9 k1 M5 t; Q 102、蛭类与寡毛类比较,其共同点是具(   ),雌雄( )和(   )发育;不同点是蛭类体节数目(   ),一般无( )具(   ),真体腔缩小形成(   )和具( )。! i) ]7 C0 w/ `. e6 Q 答案:环带,同体,直接;固定,刚毛,吸盘,血窦,体环。 ! j \) v* E7 Y, [) G103、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体分( )、(   )和( )三部分,具有( )膜,体一般具贝壳,出现了( )器官,循环系统多为( ),排泄器官为 ( ),海产种类个体发育经(   )幼虫。3 x% T ^! J4 ^& C 答案:头,足,内脏团,外套,呼吸,开管式,后肾管,担轮。6 H( q' q4 s; } 104、圆田螺的( )神经连索扭曲成( )形。各神经节多集中在身体的( )部,环绕在(   )的周围。 & ]; F, E3 G; m! S& n5 T答案:侧脏,8,前,食道。+ a* A6 X+ ^, o+ o( n) Z7 Z 105、蛛形纲的主要特征是:体分(   )和( )或( )和(   ),完全愈合成一体,无触角,( )部有6对附肢,其中(   )步足,呼吸器官为( )和(   )。! l7 k g1 {, F. d& d0 s _6 n 答案:头胸部,腹部,头胸部,腹部,头胸,4对,基节腺,马式管。 . D1 {0 C% c+ i. v' s0 r106、节肢动物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约占动物总数的4/5。常分为6个纲   )纲,如(   ) ;(   )纲,如(   );(   )纲,如( );( )纲,如(   )。(   )纲,如( );(   )纲,如( ); 8 M2 x0 S! O' m. D6 `答案:有爪纲(原气管纲),栉蚕;肢口纲,鲎;蛛形纲,蜘蛛;甲壳纲,对虾;多足纲,蜈蚣;昆虫纲,蚊(或其它)。' B/ V8 x! {5 e6 Y1 ^ B: c 107、昆虫躯体可分为( )、( )和(   )三个体部。( )部是昆虫的感觉中心,着生有( )和( )等多种感觉器官;(   )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着生( )和( );(   )部是昆虫的营养和(   )中心,内有( )器官和(   )器官等。 , ?+ \1 e# x9 q2 _+ O- L* e8 }" n: C答案:头,胸,腹。头,触角,眼;胸,翅,足;腹,生殖,消化,生殖。' [: Z, Q$ d V/ R1 e! d. G 108.气管亚门的节肢动物中最早分出的一支是(   )纲,它体呈(   )形,体外分节不明显,跗肢具(   )而不分节,兼有(   )动物和(   )动物的特征,如(   )。 * f) `) i5 \& b, z答案:原气管,蠕虫,爪,环节,节肢,栉蚕。 7 f# z- H6 w2 l$ q109、原腔动物共同的主要特征是具有(   ),体表具(   )膜,发育过程有( )现象,并具有完全的(   )系统,即由( )内褶而成的(   )和( );多为雌雄(   )。 - ]5 t% u: p! P: w. y8 g ' [3 A$ i" v9 g1 o- E* @: x* u$ h- p* B1 o; u, P3 ~6 H+ r 4 Z( Y( T8 x, D; i0 N1 }( q3 @" x答案:原体腔,角质膜,蜕皮,消化,外胚层,前肠,后肠,异体。 ( W8 i9 [0 S$ v+ J110、节肢动物( )系统的复杂程度与呼吸系统密切相关。如果( )系统局部在身体的某一部分(如虾。蜘蛛),则( )系统比较复杂;如果( )系统分散在身体各部(如昆虫的气管),( )系统的构造及( )流程均较( )。 I. _! z! A$ Z5 c, I s答案:循环,呼吸,循环;呼吸,循环,血液,复杂。 0 e1 |1 [1 S3 A3 y% [. m* F111、蟋蟀属于( )目,臭虫属于( )目,蚜虫属于( )目,瓢虫属于( )目,家蝇属于( )目,菜粉蝶属于( )目,蜜蜂属于( )目,蜉蝣属于( )目。 4 c8 }. a3 B$ ^答案:直翅,半翅,同翅,鞘翅,双翅,鳞翅,膜翅,蜉蝣。* `' G% S( y" z/ ~* X$ D, t 112、苔藓动物、腕足动物和帚虫动物的共同特征主要是:具( )、( )体腔,一般为( )消化管;头部 ( )退化,( )退化,幼虫似( )幼虫。 6 k* }7 r. w/ V, {9 r3 j; T8 q' v! {答案:触手冠,真,U形,神经感官,运动器官,担轮。7 b$ L' D V2 U" \7 V. J 113、腕足动物具有( )两瓣壳,软体动物瓣鳃类具有( )两瓣壳,前者还具有( ),而后者无;前者无( )和( ),而后者有。 + g8 Q" d6 |: m. |9 j答案:背、腹,左、右,触手冠,足,鳃。. y2 m) h7 A; x2 {3 M4 s# T: {' ?4 | 114、棘皮动物特有结构是( )和( ),这是( )的一部分特化形成的一系列管道组成,有开口与外界相通。 0 Q5 a% k8 f( \0 m# E' p X+ v答案:水管系,管足,次生体腔。 8 t# d: }8 c& s; d7 B115、鲎属于( )门( )纲;全沟硬蜱属于( )门( )纲;鹦鹉螺属于( )门( )纲;龙女簪属于( )门( )纲。 . f/ y I: R0 ?) m9 ^答案:节肢,肢口;节肢,蛛形;软体,头足;软体,无板。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20: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解释5 _; X4 Y) y& @: }! Z( x 1.鸟类" }2 Z: [# C& e. @' | 答:鸟类是体表被覆羽毛、有翼、恒温和卵生的高等脊椎动物。 ) r* B6 q# L5 K( e( ?# A/ R( H2.双重呼吸. w3 g2 v) B4 g9 V! O. q5 P2 c 答:鸟类具有气囊与气管和肺相通,使鸟在呼吸时呼气和吸气都能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4 c b) P5 r6 d4 p 3.鸟类视力的双重调节 5 J: _" ?$ L, N& `8 U答:鸟眼的晶体调节肌肉为横纹肌,眼球的前巩膜角膜肌能改变角膜的屈度,后巩膜角膜肌能改变晶体的屈度,因而它不仅能改变晶体的形状(以及晶体与角膜间的距离),而且还能改变角膜的屈度,称之为双重调节.. x! j C3 _( n) a2 e/ C! Q 4.完全的双循环 + |9 c- ]0 P$ _+ t) b答: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动心脏四腔,心房与心室已完全分隔(具左心房与左心室以及右心房与右心室),使动脉和静脉血液完全分开,提高了血液循环的效率.# z9 h, Z# N* L3 I0 w 5.哺乳动物 " j- l. ^: G- o: ~2 @& _9 I答:哺乳动物是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和哺乳的脊椎动物。它是脊推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和行为最复杂的一个高等动物类群。5 m- |$ n5 [$ f i 6.早成雏。" ~, P) `' q7 G' r: _6 n, f& R! T 答案:雏鸟于孵出时即已充分发育,被有密绒羽,眼已张开,腿脚有力。待绒羽干后,即可随亲鸟觅食,大多数地栖鸟类和游禽属此。 8 v6 g+ Q' @8 S7 w* N r: B9 z7.晚成雏。 " d# |( T1 ^' J/ g! z4 h答案:雏鸟出壳时尚未充分发育,体表光裸或微具稀疏绒羽,眼不能睁开。需由亲鸟衔虫饲喂,继续在巢内完成后期发育,才能逐渐独立生活(图19—54)。雀形目和攀禽、猛禽以及一部分游禽。 4 L8 s) c: i9 z( z0 H) m; G8.鸟类的迁徒9 m B) [& N7 F3 m 答案:是对改变着的环境条件的一种积极的适应本能;是每年在繁殖区与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的迁居。特点是定期、定向而且多集成大群。鸟类的迁徒大多发生在南北半球之间,少数在东西方向之间 5 X" c" t7 G. R9.鱼类的盾鳞2 y8 b- C/ {- w: B 答案;盾鳞为软骨鱼所特有,平铺于体表互成对角线排列,可使流经表面的水流流态平顺,涡游减少,有助于提高游泳速度。盾鳞由菱形的基板和附生在基板上的鳞棘组成,棘外覆有釉质,其构造与牙齿相似,血管、神经可穿过基板孔进入鳞棘的髓腔内。属于真皮鳞。! _, P4 q- d) U5 ~$ ] 10.一块脊椎骨的基本结构。 4 O D3 [$ [( |" `! ^5 q P$ c答案: 脊椎骨由椎体、椎弓、髓棘、椎体横突、前关节突和后关节突等各部构成。8 L, |: ?6 t- V2 e4 v 11.鱼鳔. Z1 X; Y6 ~ n% e- B# E# P, | 答案:鱼鳔是位于肠管背面的囊状器官,鳔的内壁为粕膜层,中间是平滑肌层,外壁为纤维膜层。是鱼体比重的调节器官,它的机能是通过特有的气腺分泌气体以及卵圆窗或鳔管排放气体而控制的。' N- m" x( o4 q 12.古脑皮% r1 X" X7 @; T2 z7 ~8 s. W1 Z 答案:鱼类和两栖类大脑半球的脑皮为古脑皮有神经细胞构成的,为嗅觉中枢。在哺乳类退化梨壮叶。 + ]. U: J; S* _; o) O13.外温动物" B. T+ [+ S+ X0 E3 [ 答案;由于动物组织细胞中物质的氧化效率不高,新陈代射甚为缓慢,产生的热量少,不足以抵消所丧失的热量,加上没有良好的保温条件,也不具备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因而不能维持恒定的体温,在很大程度上随环境温度而变化,所以称为变温动物或冷血动物,也叫外温动物。* B0 I0 Z9 d9 Z" \0 V1 P0 |. ~/ R 14.肾门静脉6 u |% l% g6 J. h. ?! Z 答案:尾和后肢的静脉在前行中分为两对,一对沿肾脏的外缘成肾门静脉,进入肾脏,分成许多细小血管,再次汇集成数条肾静脉,由两肾之间通出,肾门静脉在两栖类爬行类发达,鸟类退化,哺乳类消失。 % o. h( q% u) c2 e+ X8 g- Y15.肝门静脉 , V/ X0 i+ N" m) y答案:尾和后肢的静脉在前行中分出盆骨静脉,在腹壁中央合并成一条腹静脉,其血液往前与胃、肠、脾、胰等器官所来的静脉合成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再由肝脏发出一对肝静脉通入后大静脉。哺乳动物成体腹静脉消失。& Z$ u+ H& H# W7 { u 16.五趾型附肢' G; p. A/ x9 v3 S6 s 答案:陆生脊椎动物的运动器官,由上臂、前臂、腕、掌和指等五部分构成。 4 s- f5 l& a+ H1 s+ x& G+ d" w) @17.口咽式呼吸 8 A# A: ^4 W2 J0 O答案:两栖动物的呼吸动作主要依靠口腔底部的颤动升降来完成,并由口腔粘膜进行气体交换,故称口咽式呼吸 ; p8 W w5 d$ t8 b' ~# _( m) S18.鱼类洄游+ [4 _( D0 h9 v 答案:某些鱼类在生活史的各不同阶段,对生命活动的条件均有其特殊要求,因此必须有规律地征一定时期集成大群,沿着固定路线作长短距离不等的迁移,以转换生活环境的方式满足它们对生殖、索饵、越冬所要求的适宜条件,并在经过一段时期后又重返原地,鱼类的这种习性和行为叫作洄游。由海入河的溯河洄游,自河至海的降河洄游 ) ~/ k( {( w! f |1 `19.生殖洄游 2 n( F/ a$ L5 P5 G% T% X( O7 k答案:当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时,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对鱼体内部就会产生 4 y: F0 V% @" P6 k+ _生理上的刺激,促使鱼类集合成群,为实现生殖目的而游向产卵场所,这种性质的迁徒称为生殖洄游。生殖泅游具有集群大、肥育程度高、游速快、停止进食和目的地远等特点。 ; [2 @2 Q2 h. D" G20.不完全双循环: h$ e+ a+ g# N- v9 J; p9 A 答案:两栖纲的心脏由两心房一心室构成,体循环回心脏的静脉血和肺循环回心脏的动脉血进入心室后没有完全分开,由心室发出的血液是混合血,即为不完全的双循环。6 j1 Y" ^# Q* {3 k* X 21. 羊膜动物# r3 w! S. m X( L' e& H 答案:陆生脊椎动物胚胎在发育期间,发生羊膜、绒毛膜和尿囊等一系列胚膜是羊膜动物共有的特性,羊膜将胚胎包围在封闭的羊膜腔内,腔内充满羊水,使胚胎悬浮于自身创造的一个水域环境中进行发育,能有效地防止干燥和各种外界损伤。使动物彻底摆脱了它们在个体发育初期对水的依赖,保证了在陆地上进行繁殖。这类动物叫羊膜动物。 7 {: w5 I, |# E& L% e22.爬行纲动物 - D+ _ t3 j: z2 v2 _6 `答案:爬行纲是体被角质鳞或硬甲、在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 4 R; m, o' A! }' G23.蜕皮: W- c1 z6 s8 K$ z3 K, R' r 答案:爬行动物的鳞及昆虫的表皮被有定期更换规律,称为蜕皮 ! d7 @+ J3 w# U0 K6 p24. 原脑皮7 b+ e1 Q0 n; R) R' O 答案:位于大脑脑皮两栖类在顶部发生了属于原脑皮零星的神经细胞,爬行纲大脑半球的顶壁及其两侧上的脑皮,其机能为嗅觉中枢,哺乳类原脑皮层萎缩,主要仍为嗅觉中枢,称为海马 ( H: @2 X& b( [7 C1 X E25. 新脑皮 - H1 ?) ^+ h' |: d7 X3 J答案:位于大脑皮层,在爬行动物中开始出现锥体细胞,并聚集成神经细胞层,处在系统发生的早期阶段。哺乳类高度发达,神经细胞所聚集的皮层加厚和表面出现了皱褶(沟和回)。它接受来于全身的各种感觉器传来的冲动,通过分析综合,并根据已建立的神经联系而产生合适的反应。/ d; Q7 i& P' S; l' ~, G- r% Y 26洞角: K7 P; S4 c6 l0 {# O! F) ~ 答案:不分叉,终生不更换,为头骨的骨角外面套以由表皮角质化形成的角质鞘构成。 2 L- i; @+ v$ @27.实角* F1 {* @6 z2 K T 答案:为分叉的骨质角,通常多为雄兽发达,且每年脱换一次。它是由真皮骨化后,穿出皮肤而成。刚生出的鹿角外包富有血管的皮肤,此期的鹿角称鹿茸6 U7 ]$ d8 w+ h 28. 虎的牙齿30个即上颌门齿6个、犬齿2个、前臼齿6个、臼齿2个,下颌门齿6个、犬齿2个、前臼齿4个、臼齿2个。写出齿式。! [5 R: }7 T6 S: Y: a: ]" T1 ^ 答案:3/3,1/1,3/2,1/1=30或(3,1,3,1)/ (3,1,2,1)=30! j, O( @0 Z' ]8 W 29.动情周期 2 p' D4 e8 M( H 答案:哺乳类性成熟性成熟以后,在一年中的某些季节内,规律性地进入发情期,称为动情。卵在动情期排出,非动情期卵巢处于休止状态。: ]( v4 T, a3 \& C2 B. v 30. 同源器官1 K1 b4 f! Z, }) O, C5 | 答案:是指不同类群动物的某些器官有时在外形上不同,功用也不同,但其基本结构和胚胎发育的来源上却相同。例如脊椎动物的前肢、如鸟翅、蝙蝠的翼、鲸的绍状肢、狗的前肢以及人的手臂等,它们在外形和功能上很不相同,但内部结构却很相似,在胚胎发育中有共同的原基与过程。这种一致性可以证明这些动物有共同的祖先,其外形的差异则是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执行不同的功能造成的。; U2 T) Y2 B2 g2 t/ S- ?% w 31.同功器官% c$ x+ H7 w) S! C& G 答案:同功器官是指在功能上相同,有时形状也相似,但其来源和基本结构均不同。例如蝶翼与乌翼均为飞翔器官,但蝶翼是膜状结构,由皮肤扩展形成,而鸟翼是脊椎动物前肢形成,内有骨路外有羽毛。又如鱼鳃与陆栖脊椎动物的肺,均为呼吸器官,但鱼鳃鳃丝来自外胚层,而肺来自内胚层。4 }9 F3 z9 ^" @: c 32.痕迹器官2 {8 e# }% \$ {; ? 答案:痕迹器官是指动物体或人体中一些残存的器官,它们的功用已经丧失或极小。例如鲸类残存的腰带证明其为次生性转变为水栖的哺乳类,其祖先应是陆生哺乳动物,从最原始的鲸化石的头骨和牙齿与古食肉类的相似可以说鲸可能是由古食肉类适应辐射进入水生的一支。) U- x4 A/ m7 `. r0 P # @9 g- Y+ U) Z0 ?$ L33.生物发生律 # {' V A* m/ x c2 w* |/ {答案: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一般能重现其在种系进化历程中的重要阶段,例如,哺乳动物从一个受精卵发育开始,历经囊胚、原肠胚至三胚层等是相当于无脊椎动物阶段,待出现鳃裂(或鳃囊),相当于鱼类阶段,再出现心脏的分隔变化(一心房、一心室一二心房、一心室一二心房、二心室),相当于由鱼类一两栖类一爬行类一哺乳类各阶段o这是胚胎发育中的一个规律,它揭示出生物的个体发育会重演它的系统发生。蛙的个体发育中由蛾料到成蛙的变态的一系列体制结构的变化,十分清晰的反映出脊椎动物的由水生到陆生的演变。- W0 g9 ?6 ^' Y5 o+ j 34.双名法 + Q0 K: w: M3 }9 g- ^- o; o- q答案:为种的命名方法,由两个拉丁文字或拉丁化文字组成。前面为该动物的属名,用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字为其种名,用形容词或名词,第一字母不需大写;在学名之后还可加上定名人的姓氏。3 ^! ]7 ~7 A$ l, N% ?& x* y/ a5 m 35、     物种 9 y5 k' K) W- ], v. q5 M 答案: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 E4 F! E9 \$ l' a# l36、     组织 + \( {1 B! v# P6 K答案: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机能相同的细胞群构成。6 ^( p' F' `- G; C5 |5 E; D9 C% Q 37、     辐射对称" \4 u/ t, o0 y* o9 w+ R( U7 v: e$ S; K 答案:大多数腔肠动物通过其体内的中央轴(从口面到反口面)有许多个切面可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为辐射对称。是一种原始的、低等的对称形式,只有上下之分,没有前后左右之分,适应水中营固着或漂浮生活。 " a& L1 q2 O1 b1 F38、     两侧对称9 s7 i- j, v, k) U+ l- d2 J 答案:从扁形动物开始,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将动物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分,称两侧对称或左右对称。0 ` z- D3 C$ n; V. K3 Q" ` ! w0 h* i0 e+ ^& x" n39、     皮肌细胞 4 h+ O( X* b/ k& T) `8 ^* r) l 答案:腔肠动物的上皮细胞内含有肌原纤维,这种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称上皮肌肉细胞,简称皮肌细胞。8 ?8 f" s5 T) ` j# n% x) [ 40、     次生体腔 2 U/ ~: { o( b6 B: I# q9 E答案:中胚层之间形成的腔。这种体腔在肠壁和体壁上都有肌肉层和体腔膜,无论在系统发展或个体发育上看,比原体腔出现的迟,所以称为次生体腔。 ; y6 m, m* ~/ K$ d, {41、     消化循环腔( a* T, x% [7 W( b2 y7 R; w! g 答案:腔肠动物由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腔—即原肠腔,具消化的功能,可以行细胞外消化,这种消化腔兼有循环的作用,称为消化循环腔。3 I8 O# |( R4 n% H& U + J% |( L ~, D6 v6 |42、     皮肤肌肉囊 6 ~6 R. U4 c9 B" u答案:扁形动物中胚层形成的肌肉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组成的体壁,称为皮肤肌肉囊。 9 b0 E! r$ r9 g( z0 G# S 5 ]' d( R9 p" {. l 43、     原肾管 6 @' {& x" C, ^9 B( F& ^答案:低等三胚层动物的排泄器官,是外胚层内陷形成的,由焰细胞、毛细管和排泄管组成。 $ |: R" \ L- N |* M# y* S44、     后肾管 , t! O0 ?5 ]' d6 n9 A/ ]/ U& P# N 答案:某些无脊椎动物的排泄器官;两端开口,由肾口、细肾管、排泄管和肾孔组成;肾口开口于体腔,肾孔开口于体外。 6 [- B6 o' ^1 H5 f7 T0 _4 e) _* D* B7 d: e- Q# v 45、     原体腔(或假体腔) 4 H* `0 O6 T" F t) k* C7 f答案:原体腔是由胚胎期的囊胚腔形成的空腔,仅有体壁中胚层,无体腔膜。存在于原腔动物。7 w* ], x6 @2 E1 a; h L 46、     闭管式循环 + {5 T6 x* ? N; U* M1 W; p0 j答案:血液始终不流入组织间隙中,而是从这条血管流到另一条血管,中间由微血管网相连。 9 F( F, Y, Y: o9 I8 y# h9 r# z 47、     开管式循环 1 N! F! ^5 W9 y% ~1 i 答案:血液不总是在血管内流动,而是要进入血腔、血窦或组织间隙,这种循环方式称为开管式循环。 5 N- O$ T7 L1 ?4 x: j. c' k 48、     齿舌 - m6 B; {3 `1 P7 L2 Q% F答案:腹足类由口腔的多列角质组成,带状;摄食时自囊中伸出口外,用以刮食物;它是分类的重要根据之一。1 X& ?: P0 _; h2 o. x1 { 49、     外套膜 * U' K( F- W# B; x+ h 答案:软体动物等身体背侧皮肤的一部分褶壁延伸而成的膜状物。 ' v& l v9 J( J0 v |6 t50、     马氏管 2 T9 w- d7 g9 B' [9 d" U答案:节肢动物如蜈蚣、昆虫、蜘蛛等的排泄器官。为着生于中、后肠界处的盲管。马氏管的盲端游离于血腔中,并从血液中吸取代谢废物,把它送入直肠中,由肛门排出体外。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20: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51、     混合体腔 4 |% U& t9 P: D- X4 N* d 答案:节肢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代表次生体腔的围心腔壁消失,消 化管与体壁之间很大的初生体腔与次生体腔相混合,称为混合体腔。由于这个混合体腔内常充满血液,所以又称血腔。 0 p6 D6 Q' w, E4 o6 v) B52、     拟态, O. @. b5 a- o1 e. L8 ~' M: K7 B 答案:形态上和其他物体或其它动物相象的适应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拟态。 / x* B% [" Z- F G: y' K 53、     羽化 3 P3 H/ {/ d. G答案:昆虫一生中的最末一次蜕皮称为羽化。在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中为最末一次蜕皮,在完全变态的昆虫中,则为蛹的一次蜕皮。 " ^. N6 z; p7 O/ { 54、     后口动物 a0 H/ v5 ~% D+ U答案:胚胎发育中原口后来成为成体的肛门,或原口封闭在相反的一端由外胚层内陷而形成口的一类三胚层动物。9 w7 P, k7 L) {9 v) A) k 55、     原口动物 ( q8 ^9 f1 s2 m4 Y4 S" h答案:胚胎发育中原口后来成为成体的口的一类三胚层动物。 * o' {$ f! [ O' v% X9 l 56、     乳浪幼虫 : e% g% z! V3 `) R, V答案:海产腔肠动物胚胎发育初期形成的幼体,为实心的原肠胚,其表面有纤毛,能在水中自由游泳,经一段时期后,附着在其他物体上发育为水螅型个体。 ( x3 F" \; J* G5 M57、     焰细胞 ! H* m0 o" P' N' F! o& \4 f, M 答案:是原肾管排泄系统的基本单位。为一中空的盲管状细胞,内有一束纤毛。由于纤毛的不断摆动,能驱使排泄物从毛细管经排泄管最后由排泄孔排除体外。 $ B& w4 v% Y8 D0 c; D2 E, h 58、     胞饮作用 k# ]7 r, O( p2 U4 K- f- _, ? 答案::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取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很象饮水一样,因此称为胞饮作用。- _, F; `" s: Y 59、     伪足+ O9 b# j+ Y# R 答案:变形虫在运动时,由体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临时的细胞质突起,称为伪足;是变形虫的临时运动器。 " B1 h: Z, _+ u% _# L2 M60、     食物泡 . b2 W$ f" ?1 q; O8 a 答案:是动物进行细胞内消化的胞器。细胞质膜将食物包围起来,形成小囊泡,内包食物;由融酶体供给消化酶进行消化。存在于肉足纲、纤毛纲等原生动物。, y% w5 \" s9 p 61、     触角腺 4 I0 U7 |6 W3 h5 \$ z& G/ n 62、     茎化腕+ @" W" p E1 f& f 答案:雄性乌贼在左侧第四腕的中间吸盘退化,特化为生殖腕或茎化腕;可输送精荚入雌体内,起到交配器的作用。 . l7 o$ S# D, W/ } 63、     完全卵裂: 9 O3 d$ |3 P; y6 M {答案:整个卵细胞均进行分裂,发生于少黄卵,如果卵黄均匀,则进行完全均等卵裂,如海胆;如果卵黄分布不均匀,则进行完全不等卵裂。 & p6 n9 Q |1 P6 p5 c$ b) u 64、     书鳃: 7 s! U( V* a% ?/ m; D答案:肢口纲动物特有的一种呼吸器官;由很多小叶组成,状如书页,位于腹部六对附肢中后五对的为肢节内侧;内有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20: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简答 ' E" s) w0 f r- ]6 A, j8 v; \1.鸟类同爬行类比较,其进步性特征: - t3 \& E. Y1 } L4 o" j* Y1 B答: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为37,0℃一44.6℃),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5 I2 D4 [: ~/ r( u& l 2)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能借主动迁徒来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7 Y8 `! _/ F4 n% ` 3)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复杂行为,能更好地协调体内外环境的统一。' g: ^: [" ]) j1 L7 q. v) t& q 4)具有较完善的繁殖方式和行为(造巢、孵卵和育雏),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9 t# E# T e; \% c2.哺乳动物的进步性特征$ x* \: D( \+ _) N8 s 答:1).且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6 I: t( q% w6 i0 `+ _6 \ 2),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0 }8 j1 o. b2 S0 M, {. \' q 3).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为25℃一37℃),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o& v ^' [/ P 4).具有在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 L- i$ I ~- N' r2 w! [ 5).胎生、哺乳,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6 T) I" W% ~0 s5 K; `# e8 w' Z$ } 5 C; }0 l: X& O. `' q 3.哺乳动物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机能的结构改变。& C8 {' @# Z5 I t, V 答:哺乳类的咀嚼和口腔消化方式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矛盾。(例如口腔咀嚼与呼吸的矛盾,食物的粉碎、湿润和酵解问题等),因而引起口和咽部结构发生改变。 " g4 ^0 O/ y; [( ^# C( m4 u3 ~3 M1)开始出现肉质的唇,有颜面肌肉附着以控制运动,为吸乳、摄食及辅助咀嚼的重要器官。草食种类的唇尤其发达,有的在上唇还具有唇裂(如兔)。唇为人类的发音吐字器官的组成部分。. E/ \* ]. Y: D 2)与口腔咀嚼活动相适应,口裂已大为缩小,在两侧牙齿的外侧出现了颊部,使咀嚼的食物碎屑不致掉落。某些种类(特别是树栖生活类群如松鼠、猴)的颊部还发展了袋状构造,称为颊囊,用以暂时贮藏食物。 # N( m. g9 p% {0 k; F 3)口腔的顶壁是由骨质的硬胯(次生腭)以及从硬腭向后的延伸部分——软腭所构成。这个顶壁把鼻腔开口(内鼻子L)与口腔分隔开,使鼻通路沿硬胯、软腭的背方后行,直至正对喉的部位,借后鼻孔而开口于咽腔。 - J5 I9 d ^' ]0 b& F4 l4)腭部常有成排的具角质上皮的棱,与咀嚼时防止食物滑脱有关。草食及肉食种类角质棱发达;鲸须即为此种角质棱的特化物所构成的特殊滤食器官。 : ^7 y# F1 H$ y) H# _2 a" j: n 5)肌肉质的舌在哺乳类最为发达。与摄食、搅拌及吞咽动作有密切关系。 ' M% ?& P! L% `+ s+ V6)哺乳类的前颌骨、颌骨及下颌骨(齿骨)上着生有异型齿。分化为门牙、犬牙和臼齿。门牙有切割食物的功能,犬牙具撕裂功能,臼齿具有咬、切、压、研磨等多种功能。0 X7 y$ K- P1 E/ o7 r% Z. E % o# A; F/ H' G4.哺乳动物反刍类的反刍过程。: H5 P" y# N# ~% a. _# e 答:当混有大量唾液的纤维质食物(如干草)进入瘤胃以后,在微生物(细菌、纤毛虫和真菌)作用下发酵分解(有时也能进入网胃)。存于瘤胃和网胃内的粗糙食物上浮,刺激瘤胃前庭和食道沟,引起逆呕反射,将粗糙食物逆行经食道人口再行咀嚼。咀嚼后的细碎和比重较大的食物再经瘤胃与网胃的底部,最后达于皱胃。这种反刍过程可反复进行,直至食物充分分解为止。 2 o+ @ o- V9 w4 p0 u. K1 U |# Q/ U- ?# q 5.鸟类繁殖季节占区的生物学意义。 1 x! a9 {0 y+ d" K答案:主要表现在:1保证营巢鸟类能在距巢址最近的范围内,获得充分的食物供应。所以飞行能力较弱的、食物资源不够丰富和稳定的,以及以昆虫及花蜜为食的鸟类,对领域的保卫最有力;1调节营巢地区内鸟类种群的密度和分布,以能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分布不过分密集,也可减少传染病的散布;⑦减少其他鸟类对配对、筑巢、交配以及孵卵、育雏等活动的干扰;④对附近参加繁殖的同种鸟类心理活动产生影响,起着社会性的兴奋作用。 , g! n5 Y0 @0 h" M; f6.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0 g k9 Y" h/ e3 g$ s8 p答案:(答出其中八点即得满分)1)体呈鳗形,分头、躯体和尾三部分,单鼻孔。2)营寄生或半寄生生活,3)缺乏用作主动捕食的上、下颌。4)无成对的偶鳍,支持奇鳍的是不分节的辐鳍软骨。尾鳍为内部支持骨及外部背、腹叶完全对称的原型尾,这是水栖无羊膜动物中最原始的尾型。5)终生保留脊索,外围脊索鞘,用于支持体轴。脊索背方的脊髓两侧有按体节成对排列的软骨质弓片,相当于脊椎骨椎弓的基背片和间背片,尚未形成椎体。6)脑颅主要由脑下的软骨底盘、嗅软骨囊、耳囊软骨及支持口漏斗和舌的一些软骨所构成。脑颅不完整,除左右耳囊软骨之间有一联耳软骨外,均覆有纤维组织膜。7)躯体部和尾部肌肉为一系列按节排列的弓形肌节及附着肌节前后的肌隔。8)胃未分化,肠管内有许多纵行的粘膜褶及一条纵行的螺旋瓣,或称盲沟,是增加吸收养料面积的结构。9)开始出现由静脉窦、二心房和一心室组成的心脏。10)脑的各部分排列在同一平面上,无任何脑曲。脊神经的背根和腹根互不相连成混合神经。内耳平衡器只有1或2个半规管。11)雌雄异体(七鳃鳗)或同体(盲鳗),生殖腺单个(发育初期成对),无生殖导管。: F+ G: D0 `) Q. O2 g! E 7.简述脊椎动物椎体的类型。; D |/ S: w; O; j1 ^+ p5 l 答案:1 双凹型椎体:椎体的两端凹入,是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椎体,见于鱼类和两栖类。 0 ~- Q! x0 j; h# x8 J0 r3 x2 前凹型椎体或后凹型椎体:椎体的前端或后端凹入,见于爬行类。 * k f! Q* x7 v1 C3异凹型椎骨:鸟类颈椎椎骨之间的关节面呈马鞍形,称异凹型椎骨。 ) T1 \5 z/ b. r5 h; ^4双平型椎体:哺乳类的脊椎骨的椎体两的端均为平面,椎体的接触面宽大,称双平型椎体 - J1 k! f; M" {- x2 q4 [; n$ \8.鱼类鳃的构造 ; w( Q4 e+ s9 O 答案:鱼类一般都具有5对鳃弓,前4对鳃弓的内缘着生鳃耙,最后一对特化成咽下骨,外凸面上长有2个并列的薄片状鳃片,每个鳃片叫做半鳃,长在同一鳃弓上的两个鳃片合称为全鳃(3分)。软骨鱼类全鳃的2个鳃片之间有发达的鳃间隔,硬骨鱼类已退化消失。鳃弓之间形成5对鳃裂,鳃裂内、外分别开口于咽部及鳃腔(软骨鱼类直接开口体表),硬骨鱼类的鳃腔外覆有鳃盖骨,以一总的鳃孔通向体外(3分)。鳃片由无数鳃丝排列构成,每一条鳃丝的两侧又生出许多突起为鳃小片),鳃小片由两层细胞组成,中间分布着丰富的微血管,是血液与外界水环境交换气体的场所。相邻鳃丝的鳃小片互相嵌合,成交错状排列(2分)。 0 d. P" z. G+ o 1 o: @ R7 q7 Q7 x( ~ , s/ ?" s. {1 M5 c, t6 T5 H* u2 V# N/ r 9 Q& }# F/ A" x% y3 M 9.鱼类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 u$ y3 u2 X) I; f0 n7 P 答案:鱼类脑由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等五部分组成,结构比较简单。端脑由嗅脑及大脑组成,嗅脑包括紧靠嗅囊的嗅球和细长的嗅束,往后与大脑相连。大脑分左、右大脑半球,大脑背壁都很薄,无神经组织,主要由嗅神经组成特有的古脑皮,为嗅觉中枢。腹面有纹状体,是运动调节中枢(2分)。间脑位大脑后方,内部有第三脑室,背面中央突出一条细长的脑上腺,间脑腹面的前方有视神经,并形成神经交叉,交叉后有一椭圆形的漏斗及与其相连的脑垂体。间脑的一些神经元有内分泌机能(2分)。中脑是位于间脑上方的一对椭圆形球体,又名视叶,是所有脊椎动物的视觉中心;脑内有中脑腔,为连接第三、第四脑室的通道(2分)。小脑位于中脑后方,是身体活动的主要协调中枢,具有维持鱼体平衡、掌握活动的协调和节制肌肉张力等作用;小脑两侧有耳状或球形的小脑鬃,。延脑位于脑的最后部,是多种生理机能和感觉的中枢(2分)。$ X' J! Y" ?) N" m) C 10.鱼类渗透压的调节 6 F* \! M# |. l7 h* } 答案:淡水和海水的含盐度相差极大,分别栖息于2种不同水域中的鱼类,其体液所含盐分浓度却并无显著差异,这就表明鱼类具有调节渗透压的机能。淡水鱼类体液的盐分浓度一般高于外界环境,为一高渗溶液。按渗透原理,体外的淡水将不断地通过半渗性的鳃和口腔粘膜等渗入体内,但肾脏可借助众多肾小球的泌尿作用,及时排出浓度极低几乎等于清水的大量尿液,保持体内水分恒定。淡水鱼类在尿液的滤泌和排泄过程中,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将滤泌尿液中的盐分重新吸收回血液内(4分)。 # s' z8 y0 ~# \海洋鱼类体液内的盐分浓度比海水略低,为一低渗性溶液。为维持体内、外的水分平衡,鱼类除了从食物内获取水分外,尚须吞饮海水,然而吞饮海水的结果又造成了盐分浓度在鱼体内的增高。为减少盐分的积聚,海鱼把吞下的海水先由肠壁连盐带水——并渗入血液中,再由鳃上的排盐细胞将多余的盐分排出而把水分截留下来,使体液维持正常的低浓度。海洋鱼类肾脏内的肾小体数量比淡水鱼类少得多,甚至完全消失,以此达到节缩泌尿量和水分消耗的目的。软骨鱼类用另…种方式调节渗透压以适应海水生活,它们的血液中因含有2%左右的尿素而浓度高十海水,不致产生失水过多现象。当血液内尿素含量偏高时,从鳃区进入的水分就多。进水量增多后稀释了血液的浓度,排尿量随之相应增加,因而尿素流失也多。当血液内尿素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进水就会自动减少,排尿量相应递减,于是尿素含量又开始逐渐升高(4分)。* J" x" o+ i* r7 I 11.区别软骨鱼系和硬骨鱼系主要特征(4点)。 / n! q6 g O" c+ ^6 }答案:软骨鱼绝大多数生活在海里。主要特征是:1终生无硬骨,内骨骼由软骨构成。2体表大都被盾鳞。3鳃间隔发达,无鳃盖。④歪型尾鳍。本系共分两个亚纲,即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 3 ], z. J$ Z5 ?硬骨鱼主要特征是:1骨骼不同程度地硬化为硬骨。2体表被硬鳞、圆鳞或栉鳞,皮肤的粘液腺发达,3鳃间隔部分或全部退化,鳃不直接开口于体外,有骨质的鳃盖遮护,多数有鳔。④鱼尾常呈正型尾,亦有原尾或歪尾。; @7 d5 V9 G( k& L9 f 12.动物从水生转变到陆生必须克服的新矛盾。 9 y7 L# s" O" `答案:陆地和水域是生存条件具有显著差异的不同环境。1)水域是由含巨大热能的介质构成,水温的变动幅度不大,一般不超过25℃一30℃,使它能保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2)水又是一种密度大于空气千倍的物体,因而尽管它对于动物运动所产生的阻力要比在空气中大得多,但是水具有浮力,能轻而易举地把沉重的动物体承托起来,使动物能在水中邀游。3)首当其冲的主要矛盾,就是呼吸器官和陆上运动器官的问题。需要用强健的四肢抵抗重力影响和支撑身体,还必须能推动动物体沿着地面移动。在这种机能要求的前题下,陆生动物形成了适应陆生的五趾型附肢,这是动物演化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4)陆生动物形成了肺,呼吸空气,同时形成了一系列保水结构和适应陆地生活的感官和繁殖方式。1 u H8 o R$ ?5 ~. j 13.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 B; m I" j" B5 [ # \# p* z3 e$ X2 C/ f2 c) P0 Q; S8 x 答案:(答对8点即可得满分) & X: t; G( {. c0 I9 J4 [1 }4 m' j1) 四肢强健有力,前后肢均为五指(趾),末端具爪,善于攀爬、疾驰和挖掘活动;' a/ Y/ W$ O; c) W H 2) 爬行动物的皮肤特点是表皮高度角质化, 且外被角质鳞,构成完整的鳞被,可以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5 L" O$ D |( Z3 }/ n# W# S3) 脊柱已分化成陆栖脊椎动物共有的颞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等5个区域。出现了2枚荐椎,第一、第二颞椎分别特化为寰椎和枢椎。寰椎前部与颅骨的枕髁关连,枢椎的齿突伸人寰椎,构成可动联结,使头部获得更大的灵活性,从而使头部既能上下运动,又能转动。荐椎数目的增多及其与腰带的牢固连接,加强了后肢承受体重负荷。 , n6 h% m) p% q. X& j4) 颈椎、胸椎和腰椎两侧都附生发达的肋骨,爬行动物前面一部分胸椎的肋骨均与腹中线的胸骨连接成胸廓。是与保护内脏器官和加强呼吸作用的机能密切相关的,同时也为前肢肌肉提供了附着点;肋骨附有肋间肌,它们的收缩可造成胸廓有节奏性的扩展和缩小,协同呼吸运动的完成。, c5 O) r& Z3 }) p 5) 出现肋间肌 是营胸腹式呼吸的陆栖脊椎动物的特有肌肉。肋问肌位于胸部表层肋上肌下方的相邻两枚肋骨之间,用于调节肋骨升降,控制胸腹腔的体积变化,完成呼吸作用。7 \ f: |& W% b. \+ j 6) 四肢上部的肌肉粗大,将动物体抬离地面并往前爬动" S7 ^9 G+ P5 E$ z) F9 t8 D 7) 口腔与咽有明显分界,有发达的唇腺、腭腺、舌腺和舌下腺等口腔腺,其分泌物有助于湿润食物和吞咽动作的完成。0 V9 t7 @- C, R9 O* K 8) 肺脏形似囊状,内部具有复杂的间隔,使之分隔成无数蜂窝状小室,并分布着极其丰富的肺动脉和肺静脉的微血管,能更有效地扩大与空气接触及交换气体的表面积。 ; V0 B. Z+ @5 U* k. Z5 f9) 大多数爬行动物泌排的尿液中,其含氮废物主要是尿酸(和尿酸盐,它们比尿素)难溶于水,通过泄殖腔随粪便排出,而水分在这些物质沉淀时,又被输尿导管、大肠和膀胱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内,对于干旱地区生活的爬行动物减少体液丧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适应意义。 - K: U( h; L4 Q9 e; \+ T10) 爬行动物在胚胎发育期间,羊膜卵的结构不但能保护胚体和有效地阻止卵内的失水,而且还能以较小的体积来盛纳通过尿囊所排出的尿酸盐等代谢废物。能够在陆地繁殖。 1 T% X9 W, H4 o! z, _; h2 x$ y11)   行动物都有活动性的上、下眼脸和瞬膜,在龟鳖类、鳄类和蜥蜴中出现了泪腺,其分泌物经鼻泪管由鼻腔排出。蛇眼表面盖有一层透明的薄膜,有保护眼球的作用。 : F' ^/ J5 }: A2 j. G14. 哺乳动物骨骼系统的演化趋向8 x0 O& U% n1 w: P8 w 答案:1骨化完全,为肌肉的附着提供充分的支持;2愈合和简化,增大了坚固性并保证轻便;3提高了中轴骨的韧性,使四肢得以较大的速度和范围(步幅)活动;④长骨的生长限于早期,与爬行类的终生生长不同,提高了骨的坚固性并有利于骨骼肌的完善。8 A/ _: A1 O5 J' O$ R3 p/ P 15.哺乳类排泄尿素时,是如何减少水份损失的。 + r' b1 W: I. Q6 C5 B, b答案:哺乳类的新陈代谢异常旺盛,高度的能量需求和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致使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尿量极大。要避免这些含氮废物的迅速积累,就需要有大量的水将废物溶解并排出体外,而这又与陆栖生活所必需的“保水”形成尖锐矛盾。哺乳类所具有的高度浓缩尿液的能力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适应。+ w- c# `8 a+ ` L+ I* D9 [" t4 S: w* u 哺乳类的肾脏的肾单位数目十分众多,因而尿过滤的效率极高。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A2 [$ v) f. I% f$ j' v 哺乳类尿的浓缩,主要是借肾小管对尿中水分及钠盐等的重吸收而实现的。肾小管分为近曲小管、髓袢以及远曲小管等部分。很多肾小管汇入一个集合管。众多集合管汇成一个肾盏,各个肾开口于肾脏髓质部内的空腔——肾盂。刚刚渗透入肾球囊内的尿称为原尿,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无机盐(主要是钠盐)以及葡萄糖等以后的尿液(称为终尿)。原尿中的水分约仅有1%从终尿排出体外。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20: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16.两栖类的起源 2 E1 F, Q' Y7 v; u 由水上陆,在脊椎动物的进化史上是一次巨大的飞跃。两栖类动物就是这种由水上陆的过渡类型动物。两栖类的起源可以追索到距今3.5亿年至4亿年前的泥盆纪,在那时候,陆上的气候变得干燥,河流与湖泊周期性的变成污浊的池塘和广阔的泥滩。同时海平面下降,使得一些鱼类只能生活在沿岸边留存的水塘或潮湿的岸边: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只有能行气呼吸、具“肺”(鳔)并有较强的偶鳍能在陆上爬行的种类才能更好地适应这种恶劣的环境条件。在泥盆纪的鱼类中只有肺鱼和总鳍鱼能行“肺”呼吸,但肺鱼的偶鳍细弱,为双列式的,不能适应在陆上爬行。只有总鳍鱼类。除具“肺”能行气呼吸外。尚具有类似陆生脊椎动物附肢的偶鳍,具有强壮的肌肉和类似陆生脊椎动物四肢的骨骼结构(图21—8)o当然,总绍鱼的鳍作为陆上活动的运动器官不是很有效的,但终究能使其从一个干涸的池塘爬行到另外有水的池塘。气呼吸可使% c$ ]' x/ r, Z' P8 U5 ]! J 其在少氧的混浊的池塘和短时间越过陆地而存活。缺乏这些适应能力的鱼类就可能被自然选择所淘汰。因此,由逐渐适应和相对快速的一系列进化改变,具气呼吸与肉鳍的鱼越来越适应陆地生活,最后,某些总鳍鱼类进化成第一个类群的两栖动物,它们的鳍进化为陆生五指型附肢。 1 D0 h) M5 N4 z8 b+ s, q' {% e) _5 I# e; i; Y. t ' r, v4 {7 y/ b, _ 7 J2 U ~* O! X. W: a17.蜥龙类和鸟龙类的主要特征。8 }) _: e# B/ Y$ i. X 答案:蜥龙类,腰带三放型。即髂骨前后伸展、耻骨向前下方伸展、坐骨向后下方伸展,很像蜥蜴的腰带类型。蜥龙类的原始种类多是肉食性的,称兽脚类,前肢甚短,以后肢着地,代表种类有霸王龙,跃龙和我国云南省禄丰所发现的禄丰龙。( k* ^5 J) b9 c7 z6 P8 W7 }$ b 鸟龙类:腰带四放型。即髂骨前后伸展、耻骨和坐骨一齐向后伸展,在耻骨前方有一向前伸的前耻骨突起,略似鸟类的腰带。鸟龙类的原始种类是草食性的。较原始的种类以后肢着地,代表种类有禽龙和我国近年来所采到的棘鼻青岛龙和山东龙9都是著名代表。晚期的鸟龙类以四放行走。很多种类披有坚甲和利角,例如剑龙。 * b" D; z7 x/ S% D& M; H18.人类的起源与进化的各个阶段。* v7 X Q; B% v& h% [$ J 1.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 大约生活于距今300万一360万年前,被认为是人类的直接祖先。最近有人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一南方古猿化石新种,取名为始祖南方古猿,其臼齿较小,与人科动物相似,其颅骨也不同于猿类。它们生活在被森林覆盖的平原上,发现与其共同生活的有猴、羚羊、大型猫科动物,熊和鸟类等。在进化上被认为是处于人类与类人猿分支进化的分歧点,是人类的直接祖先。它们在森林中居住是为躲避敌害,直到数十万年后,其直系后裔阿法尔南方古猿才从森林迁往空旷地带生活。/ L, P- N* S# c- Z! S) o 2. 早期猿人阶段 此阶段的代表有东非坦桑尼亚能人, 生活于160万一300万年前。它们已能制造和使用原始的木制和石制工具。前者脑容量大于南方古猿、小于现代人。 - L( z, X' r5 R; ~7 ~" `# g q 3..猿人阶段 包括一些直立猿人。直立猿人已是真正的人类了(能人是否为真正的人类尚未定),出现于第四纪更新世早期,距今约30万一180万年前。直立猿人是更进步、具文化的类群,已能使用骨器与石器工具和火;体高约150cm--170cm,根据脑的大小与外形推测,它们有可能已能用语言进行交流。它们住洞穴,群居,使用兽皮包裹身体等。 r9 R/ d0 _% O! h 4. 智人阶段 智人代表了现代人。可能是由直立猿人进化而来。可分为2种类型:即古代类型(古人)和现代类型(新人)。古代类型智人在更新世晚期的旧大陆各地占统治地位,大约生活于10万一30万年前,直立行走。能制造比较精细的石器,如刀片、矛头、刮刀、斧、钻孔器及一些特殊工具,属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它们不仅能利用天然火,并会人工取火。住山洞,群居,已有埋葬死者并举行仪式的习俗,相当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期。 + O' n& }- [& O+ N1 @1 ^) j. r 现代类型的智人,是最古老的真正的现代人,生活于更新世晚期,距今约3万一4万年前直至现代这种类型的智人已相同于现代人。所制造的工具更精致,如鱼叉、用兽骨或石头制成的针、石骸和带尖的矛头,能烧制陶器,农牧业已有初步分工9会建造原始房屋等,居于山洞,洞壁上绘有与狩猎有关的绘画或雕刻艺术。现一般认为克罗马农人是尼安德特人的后裔,是现代人的祖先,由他们逐渐发展成为现代世界的各色人种。 / D- r3 @2 v: ` D19. 地球由没有生命的无机物逐步发展至今天的生命世界,经历的阶段 & o4 h# K* F3 D2 \2 e/ \答案: 1),由原始大气和原始海洋中的甲烷、氰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水、氮、氢、硫化氢、氯化氢等无机物,在—定条件下(紫外光、电离辐射、闪电、高温、局部高压等),形成了氨基酸、核酸、单糖等有机物。 ! y Z8 e- m7 K) V 2)简单的有机物(氨基酸、核苦酸等)聚成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 L B: Z! D2 F, L' J9 J 3)众多的生物大分子聚集而成多分子体系。呈现出初步的生命现象,构成前细胞型生命体。! E! v# O- C! M1 ^7 d 4)前细胞型生命体进一步复杂化和完善化,演变成为具有完备生命特征的原核细胞,由原核细胞发展出真核细胞。8 Y! p8 r2 j- T9 q8 H* o 5)由单细胞生物发展成为各级多细胞生物。 2 o; Y y) s8 g# r20、五界分类系统内容和意义? ' n9 x. W9 T" ]/ w答案: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五界系统反映生物进化的三个阶段和多细胞生物阶段的三个分支,即原核生物代表了细胞的初级阶段,进化到原生生物代表真核生物的单细胞阶段,再进化到真核多细胞阶段,即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植物、真菌和动物代表了进化的三个方向,即自养、腐生和异养。五界系统没有反映出非细胞生物阶段。4 d. w( w! _ [. @ L0 j" x: D 22、如何理解海绵动物在动物演化史上是一个侧支。- D+ v. ]3 x+ ?* B2 K7 B 答案:海绵动物的胚胎发育与其他多细胞动物不同,有逆转现象,又有水沟系发达的领细胞,具有骨针等特殊结构,这说明海绵动物发展的道路与其他多细胞动物不同,在动物演化上是一个侧支,因而称为侧生动物。 ! H5 u% C$ ^$ V2 E& C23、猪带绦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 # b* c' e! Q! m/ k' D. M$ S2 }9 b答案:身体扁长如带适于肠内寄生;头节具吸盘、小沟等附器器官、以附着寄生肠壁;体表纤毛消失;体表具微毛,增加吸收面积;消化系统全部消失;神经系统不发达;感觉器官完全退化;生殖器官高度发达,繁殖力强。 ; K$ o5 r' _ t4 F/ m+ ^24、中胚层的形成及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9 u& w9 R- m, F3 L 答案: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中胚层。中胚层的产生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从而为动物体结构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中胚层的形成不仅促进了动物的新陈代谢,并为各器官系统的进一步分化和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而且也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 X* B0 H' x' f9 A* Q; f1 s, K, y- d/ n3 x! Y / w1 S' L. a/ m3 F4 `* f3 D4 J & ~, ~, ?% \1 N7 ^' o25、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j0 N! }* _" G3 e6 u/ c6 W 答案:辐射对称;两胚层;有组织分化;原始的消化腔—消化循环腔;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 : O l/ p% \; c" B/ i) z% ^26、次生体腔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有何意义 4 A8 e6 r: x1 W) J7 j7 c4 N答案:次生体腔位于中胚层之间,为中胚层裂开形成。次生体腔的出现,是动物结构上一个重要发展;消化管壁有了肌肉层,增加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同时消化管与体壁为次生体腔隔开,这就促进了循环、排泄等器官的发生,使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机能更趋完善。 , Y; ?+ }* c, e( v27、扁形动物较腔肠动物有哪些进步特征。 $ G& R! F! w$ b. ?% s! Y答案:两侧对称;中胚层;皮肤肌肉囊;原肾管的排泄系统;梯式神经系统;固定的生殖腺和一定的生殖器官及附属腺。 . F) c4 J$ D4 K) ? w; F: Z28、简述蛭纲的主要特征4 r6 ]# `6 O( X$ z4 k 答案:体节数目固定,具体环;一般具前、后吸盘;体腔退化缩小形成血窦,开管式循环系统;具环带;雌雄同体,直接发育。 " }; n @ o7 o( |$ a29、昆虫的呼吸系统为什么说是动物界最高级的呼吸系统。7 S. y6 s2 I; p {8 h 答案:昆虫的呼吸器官为气管。气管是体壁的内陷物,不会使体内水分大量蒸发,其外端有气门和外界相通,内端则在动物体内延伸,并一再分支,布满全身,最细小的分支一直伸入组织内直接与细胞接触。一般动物的呼吸器官,无论是腮还是肺,都只起到交换气体的作用,对动物身体内部提供氧气和排放碳酸气体都要通过血液的输送,唯独节肢动物的气管却可直接供应氧气给组织,也可只直接从组织排放碳酸气,因此昆虫的呼吸器官---气管是动物界高效的呼吸器官。 2 q: n; J) f: }4 G30、寡毛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 @) X! V5 G; s) p" V& W6 i 答案:头部较退化,感官退化;刚毛直接着生在体壁上,无疣足;具环带;雌雄同体,具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器官;直接发育。 8 Y1 L2 C# |- d- x/ ~1 O) E' e31、贝壳的结构及珍珠的形成? + G6 D' g q* m" G, U答案:结构可分为三层:. r) n& G6 b1 K/ i( x 角质层:薄、透明、有光泽。由贝壳素构成,耐酸碱,可保护贝壳。壳中层:较厚、占贝壳的大部分,由角柱状的方解石构成。珍珠层:富光泽,由叶状霰石构成。 ' R6 C- G+ N7 E8 n: G珍珠的形成:由珍珠层形成。是珍珠贝、河蚌等的外套膜分泌物包裹进入外套膜和贝壳之间的异物而形成的。 ; l5 ~$ S4 Z5 g0 l! A 32、开管式循环对节肢动物具有适应意义; V8 y8 s; T$ w/ z7 g8 T$ u- A5 J6 B 答案:开管式循环由于血液在血腔或血窦中运行,压力是比较低的,流速也比较慢。因而可避免由于附肢容易折断而引起大量失血,这对节肢动物是一种很好的适应。 1 e6 k% h! v' V: Q7 W" U33、为什么说苔藓动物、腕足动物和帚虫动物是介于原口动物与后口动物之间动物 , R. ~# B* |5 H8 ^, p. a$ m答案:苔藓动物、腕足动物及帚虫三类动物身体不分节,次生体腔;它们的胚胎发育比较特殊,间有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的特点。在胚胎发育中,胚孔形成口,这是原口动物的特征;腕足类以体腔囊发形成中胚层及体腔,这又是后口动物的特征。因此这三类动物可能介于具有次生体腔的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之间的一类动物。。 5 p D' T9 _; d! y$ m2 ?3 q34、举例说明昆虫口器的类型。 6 d5 m" [0 x8 u. D+ T$ R答案:咀嚼式口器,如直翅目;刺吸式口器,如蚊子;虹吸式口器,如鳞翅目蝶和蛾的成虫;舔吸式口器,如蝇类;锉吸式口器,如蓟马;嚼吸式口器,如膜翅目蜂类。 , {; d. s8 g2 z0 \6 I7 E 35、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g% L$ ]4 F L/ n% `* l7 c 答案:全部海产;身体为辐射对称,且大多数为五辐射对称,是次生形成的;次生体腔发达,是由体腔囊又称肠腔囊发育形成;体壁由上皮和真皮组成,上皮为单层细胞,真皮包括结缔组织、肌肉层及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真皮内面为体腔上皮;棘皮动物特有的结构为水管系和管足;棘皮动物一般运动迟缓,故神经系统和感官不发达。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20: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36、简述半索动物在动物界中的分类地位。 ; |+ |0 g" p+ m+ ^" x A答案:过去有人把“口索”看成相当于脊索的结构,加之有咽鳃裂和背神经管的雏形,基本符合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因此将其划分为脊索单位门中最原始的一个亚门。* W: }! }; h8 o( e; P 近年有些学者认为,:“口索“可能是一种内分泌器官,另外半索动物具有一些非脊索动物的结构:腹神经索,开管式循环,肛门位于体后等。因此,将半索动物列为无脊椎动物的一个门比较恰当。 / b) n/ `' ]- Q) G' }$ J- }: q! ^( E! S现在认为:把它作为非脊索动物中的一个独立的门比较合适。这个门应当是非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 . X8 M1 t7 [) n: R$ }* a" t+ ? 37、心肌与横纹肌的区别?1 @6 ~+ W1 J+ b0 ~$ p$ Y4 t 答案:心肌细胞单核;心肌细胞具分支;心肌具闰盘。 * J5 \! t3 h& l) D; ^2 q2 m6 c 38、多孔动物的骨骼是指什么?它们主要由何种物质构成?研究他们有何意义?; W/ ], G! u! J2 ]2 M 答案:骨骼是指骨针和海绵质纤维。 0 X% x- M8 j$ o( p骨针主要由钙质或硅质构成,海绵质纤维主要由蛋白质构成。 * O. M* x0 Y: L意义:骨针和海绵质纤维是多孔动物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7 l8 n, f2 o7 D0 D5 V& Y 39、环节动物分几个纲。各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7 V3 |* N* ?7 R; ` g3 T 答案:分三个纲:多毛纲、寡毛纲和蛭纲 ^; C0 d; C6 i3 j9 Q: D9 P 多毛纲:头部明显,感官发达;具疣足,其上有成束的刚毛;雌雄异体,螺旋型卵裂,有担轮幼虫。. ?) ]- o% j0 Y3 R+ c# u 寡毛纲:头部不明显,感官不发达,无疣足;有生殖带,雌雄同体,直接发育。 ( N U/ ?0 q% Q8 l+ Z9 n蛭纲:体背腹扁平,无疣足和刚毛,前后端各有一吸盘,暂时性体外寄生,体节数固定。% T0 U- L! }1 O ( H9 b4 B0 b0 `( k/ L! m40、环毛蚓有哪些适应土内穴居生活的特点。 8 B2 @; E# K2 b! l答案:头部退化;具有口前叶,饱胀时可摄食、掘土;疣足退化而代之以支持力强的刚毛;具背孔,可释放体腔液,湿润身体表面,使蚯蚓易于在土壤中钻洞和保护体表;具环带,分泌卵茧,保证在陆地上受精,和发育。 " B" g, K- p& Z, V: Q! t. n9 ^41、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是什么?- T) y, P# I' R6 e* N 答案:古生物学方面:最古老的地层中,化石种类也是最简单的。而在晚近的地层中动物的化石种类也较复杂,并且能看出生物由低等到高等发展的顺序。+ F/ n2 C5 e# o' ?( \" n- _1 ~ 形态学方面:从现有动物来看,有单细胞动物、多细胞动物,并形成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序列。6 C' q4 f4 e& ` 胚胎学方面:多细胞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基本上是相似的。根据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简短的重演了系统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明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 8 T, F3 h5 L( ?5 j# {42、举例并简要说明软体动物门各纲的主要特征。- X! R9 Z2 y$ J 答案;单板纲:贝壳大,帽状,足广阔宽平。如新蝶贝。 4 K6 Z: E7 K) S# m) k; l1 D无板纲:无贝壳,足退化。如龙女簪。 2 l+ {1 F g- H/ }多板纲:贝壳8板着生背部,覆瓦状排列;足肥大,块状。如毛肤石鳖。 + E0 n- K% |, j# q8 i4 ^腹足纲:贝壳一枚,螺旋状,足块状。如圆田螺。) S* M7 y9 h) ]) r+ d* f 掘足纲:贝壳牛角状。如角贝。 & U/ F: q' q: N+ R0 s瓣鳃纲:贝壳两半,左右合抱,足斧状。如河蚌。$ M, u1 e( \3 O- j' H& ~" ]$ R 头足纲:多具内壳。如乌贼。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20: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论述 - f" ^: T0 U* X m8 d1.恒温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 m) C3 C4 H" l! Y$ `$ O0 C 答:1)鸟类与哺乳类都是恒温动物,这是动物演化历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进步性事件。恒温动物具有较高而稳定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调节产热、散热的能力,从而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稍高于环境温度的水平。这与无脊椎动物以及低等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有着本质的区别, + Y; L$ \/ B* p2)高而恒定的体温,促进了体内各种酶的活动、发酵过程,使数以千计的各种酶催化反应获得最大的化学协调,从而大大提高了新陈代谢水平。 # R. s, ~) ?6 |; N; a* I# P( \3)在高温下,机体细胞(特别是神经和肌肉细胞)对刺激的反应迅速而持久,肌肉的粘滞性下降,因而肌肉收缩快而有力,显著提高了恒温动物快速运动的能力,有利于捕食及避敌。, z7 `5 o+ }9 G4 k- { X 4)恒温还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扩大了生活和分布的范围,特别是获得在夜间积极活动(而不像变温动物那样,一般在夜间处于不活动状态)的能力和得以在寒冷地区生活。 ) o* [! U0 L7 n) G+ Q, G9 L 5)恒温是产热和散热过程的动态平衡。产热与散热相当,动物体温即可保持相对稳定;失去平衡就会引起体温波动,甚至导致死亡。鸟类与哺乳类之所以能迅速地调整产热和散热,是与具有高度发达的中枢神经系统密切相关的。体温调节中枢(丘脑下部)通过神经和内分泌腺的活动来完成协调。由此可见,恒温的出现促进了动物其它器官系统的进步。0 G( {6 i9 d. d# P 2.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不少于10个)5 X- m- X6 k6 Y 答:1)鸟类身体呈纺锤形,体外被覆羽毛,具有流线型的外廓,从而减少了飞行中的阻力。- S! V& x) L5 f! D1 D! d% { 2)前肢变为翼,着生羽毛成为飞翔器官。 # ~) g$ x! Y' g2 z- ~& t( [7 r6 i3)薄而松的皮肤,便于肌肉剧烈运动。 / ?* L& M; J1 ]) ~3 T% l4) 羽毛着生在体表的一定区域内称为羽区。不着生羽毛的地方称裸区,羽毛的这种着生方式,有利于剧烈的飞翔运动。 " H- a0 o, ~# a' h2 Y" Y: \: _: A* b5) 骨骼轻而坚固,骨骼内具有充满气体的腔隙,有利于减轻体重.: Q, y/ N: _. n4 N! s5 A+ O 6) 颈椎椎骨之间的关节面呈马鞍形,称异凹型椎骨。这种特殊形式的关节面使椎骨间的运动十分灵活。第一枚颈椎呈环状,称为寰椎;第二枚颈椎称为枢椎。与头骨相联结的襄椎,可与头骨一起在抠椎上转动。这就大大提高了头部的活动范围。鸟类头部运动灵活. n2 @. d. Z/ s7) 胸椎借硬骨质的肋骨与胸骨联结。构成牢固的胸廓。保证胸肌的剧烈运动和完成呼吸, ( G* g) B3 l6 P7 s. W8) 尾骨退化,最后几枚尾骨愈合成——块尾综骨,以支撑扇形的尾羽。鸟类脊椎骨骼的愈合以及尾骨退化,就使躯体重心集中在中央,有助于在飞行中保持平衡。 8 G6 o3 E0 A' E+ }; I/ L7 D9) 上下颌骨极度前伸,构成鸟喙。鸟喙外具角质鞘,构成锐利的切缘或钩,是鸟类的取食器官.) W% u& C) V' @( {5 U3 B4 K4 B 10) 左右锁骨以及退化的间锁骨在腹中线处愈合成“V”形,称为叉骨。叉骨具有弹性,在鸟翼剧烈煽动时可避免左右肩带(主要是乌喙骨)碰撞。 Y8 k3 G) X" \& ], m3 J11) 手部骨骼(腕骨、掌骨和指骨)的愈合和消失现象,使翼的骨骼构成一个整体,扇翅才能有力。% H, r4 E# J1 U5 Z# r$ m( W9 W 12) 后肢骨骨块愈合减少且延长,能增加起飞时的弹力) s+ T& J6 V: o+ N& s, S- G 13) 使翼扬起(胸小肌)及下损(胸大肌)的肌肉十分发达。此外,不论是支配前肢及后肢运动的肌肉,其肌体部分均集中于躯干身体的中心部位,其它肌肉退化以减轻体重. $ J" G7 l o4 c6 ^14) 鸟类的直肠极短,不贮存粪便,且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有助于减少失水以及飞行时的负荷。 5 q( a3 t' G+ s% R, B15) 具有非常发达的气囊系统与肺气管相通连。气囊广布于内脏、骨腔以及某些运动肌肉之间。有助于减轻身体的比重,减少肌肉间以及内脏间的磨擦, 1 Q# Y) M( k6 a/ V: }3 f+ i1 S16) 排泄尿酸减少失水,鸟类不具膀胱,所产的尿连同粪便随时排出体外,通常认为这也是减轻体重的一种适应 3 l; ^4 S. R0 C% H17) 视觉最为发达,视力调节双重调节能力, 能在一瞬间把扁平的“远视眼”调整为“近视眼”. & d+ s# n# Z& N- }+ a; W) f7 B9 e Z z 6 Y1 x7 g8 W2 J" {1 o4 [ 6 b8 L1 n: O& m+ t 3.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n7 Z! q: Q! {5 e! O4 g$ L' I 答:胎生 是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为胎生,胚胎在母体内发育,通过胎盘吸取母体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把排泄物送入母体内。胎生方式为哺乳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它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以及稳定的恒温发育条件,是保证酶活动和代谢活动正常进行的有利因素,使外界环境条件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减低到最小程度。这是哺乳类在生存斗争中优于其他动物类群的一个重要方面。 / U; S8 l8 e6 {. A5 C哺乳是胎儿发育完成后产出,母兽以乳汁哺育幼兽.7 E" t9 ^7 Q+ z" N, s$ H2 U 哺乳是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胎件下迅速地发育成长的有利适应的成活率。,加上哺乳类对幼仔有各种完善的保护行为,因而具有远比其它脊椎动物类群高得多成活率。 1 H+ T; r( Q \3 z4 G% s$ }胎生、哺乳是生物体与环境长期斗争中的产物。鱼类、爬行类的个别种类(如鲨鱼和某些毒蛇)已具有“卵胎生”现象。低等哺乳类(如鸭嘴兽)尚遗存卵生繁殖方式,但已用乳汁哺育幼仔。高等哺乳类胎生方式复杂,哺育幼兽行为亦异。这说明现存种类是各以不同方式、通过不同途径与生存条件作斗争,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进展而保存下来的后裔。. s9 m0 q! h: U$ O: h2 \ 4.鸟类与人的直接利害关系及鸟类的保护与利用。2 k2 x/ D: J0 b1 b' i3 y 答案提要(答出六条以上可得满分):1) 绝大多数鸟类是有益于人类的,它们有的有食、用价值、是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评价动物(包括鸟类)应从对人类的直接利害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一基本原则出发进行全面的客观的分析、评价。- Q2 i, S# z, a# I! B 2)保护的目的在于利用,在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健康的良性物质循环的基础上,要合理的、最大限度的利用动物资源。取用那些有经济价值的、每年通过繁殖而增长的种群中的剩余部分。否则让其自生自灭也是一种浪费。 9 ~( s% h1 g! Y" l$ H; Q3)对捕食作用的估价 大多数鸟类能捕食农林害虫,即使是主食植物性食物的鸟类,在繁殖期间也以富含营养及水分的昆虫(特别是鳞翅目幼虫)来饲喂雏鸟,在抑制害虫种群数量的增长上有相当的作用。猛禽是啮齿动物的天敌,许多小型猛禽也主食昆虫,因而在控制鼠害和虫害、清除动物的尸体和降低动物流行病的传布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5 R! U# \0 d; C4)鸟类捕食对植物散布的影响 许多鸟类是花粉的传播及植物授粉者,例如蜂鸟、花蜜鸟、太阳乌、啄花乌、绣眼鸟等。以植物种子或果实为食的鸟类,都会有一些未经消化的种子随粪便排出,这些经过鸟类消化道并与粪便一起排出的种子更易于萌发,会随着鸟类的飞移而广为散布。 & q% E% @4 `: S2 ?5)保护食虫鸟类的根本原则是保护和改善它的栖息环境,控制带有残毒的化学杀虫剂的使用以及禁止乱捕滥猎。这是一件长期的任务,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的认识。同时加强法律对乱捕滥猎的约束作用。 " s, F/ q( o& ~/ r. s# a 在园林地区悬挂人工巢箱来招引食虫鸟类,为那些在洞穴内筑巢的种类提供更多的巢址, 6 K6 T2 p* E% \1 s4 K6) 狞猎鸟类主要包括一些鸡形目、雁形目、鸠鸽目、行形目以及一些秧鸡、骨顶等。它们都是种群数量增长较快的、有季节性集群的以及肉、羽等经济价值高的鸟类。在对其繁殖力及种群数量动态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合理狩猎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 e8 ~, }' R. r" V- [7) 鸟类所造成的危害常是局部的,因时、因地以及人们的认识程度和具体需求而异。最明显的是农业鸟害,有些鸟类嗜食谷物或啄食秧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麻雀。这要在权衡得失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方法加以控制。“人鸟争食”的矛盾,随着农作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需求的变化,在认识上会有所改变的。变害为益也是可能的。3 f" e, e1 v" \3 h 8)“鸟撞”是飞机航行中与大群迁徒鸟类相撞而引发的事故,通常多发生在航机起、落或作低空飞行的情况下。在机场的选址,要考虑鸟类的迁徙路线,机场建成之后也应对鸟类的活动规律进行全天、全年的监测 要通过对机场附近生态环境的改造以及发展一些物理、化学及生物的综合技术进行驱鸟工作。 9 r$ o0 D; o/ P9 i% b* k7 x9)鸟类可以携带—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迄今巳知与乌类有关的传染病有20余种:因而开展岛类疚病与寄生生物的研究工作,查明它们之间的转播途径以及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对于鸟类的保护和人类的键康都是十分迫切的。; f x- Z0 v( d( r5 ` 6 i$ D% M% J* b1 a5 U! R 4 k K+ v$ G0 |6 W% a5.两栖纲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及不完善性。# D$ N! ]- v6 o, B) Y/ `* `9 g. | 答案:1)皮肤的表皮层,含有多层细胞,最内层由柱状细胞构成生发层,能不断地产生新细胞向上推移,由此向外,最外层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轻微角质化,称为角质层,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但角质化程度较低,表皮中含有丰富的粘掖腺。粘液腺的分泌物,使体表经常保持湿润粘滑和空气、水的可透性,对于减少体内水分散失及利用皮肤进行呼吸都具有重要作用。其不完善性是呼吸的同时必然有水分的散失。2)两栖动物的骨骼发生了巨大变化,获得比鱼类更大的坚韧性、活动性和对身体及四肢的支持作用,椎体大多为前凹型和后凹型,可增大椎体问的接触面,提高支持体重的效能;两栖动物具有五趾型附肢。具有在陆地上支撑身体和运动的能力。但是骨化程度较低,功能尚不完善。3)身体和四肢的运动从单一的游泳变得更加复杂,出现了屈背、扩胸、爬行及跳跃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因此,与这些运动有关的肌肉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由于四肢分节出现了前肢的肘关节、腕关节和后肢的膝关节、踝关节,因此又分化出许多起点和止点都在附肢骨路上的肌肉,用以加强爬行和跳跃能力。4)成体肺呼吸这是陆栖脊椎动物的重要特征,肺的结构还比较简单,需要辅助呼吸器官以弥补肺脏摄氧的不足。幼体和鱼类一样,营鳃呼吸。5)两栖动物由于不完全的双循环,动脉血液中的含氧量不充分,造成组织细胞中物质的氧化效率不高,新陈代射甚为缓慢,不能维持恒定的体温,在很大程度上随环境温度而变化,因此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需要休眠。6)两栖类的膀胱重吸收水分的机能使体内水份的保持得到了加强,这种节水作用仅不足以抵偿由于体表蒸发所造成的大量失水。这就决定了两栖动物虽能上陆生活,却不能长时间地远离水源。7)视觉器官已初步具有与陆栖相适应的特点。半陆生的蛙蟾类的眼高踞头的背侧,也可深陷至眼眶内,有能活动的眼睑和瞬膜,还有泪腺和哈氏腺,这些结构及腺体分泌物都能使眼球润滑,免遭伤害和干燥有利于陆地生活。视觉调节能力不强,视觉调节方式也不同于改变晶体形状的陆生脊椎动物,所以它们在陆地上还只能说是近视动物。内耳球状囊的后壁已开始分化出雏型的瓶状囊,有感受音波的作用。出现了听觉机能。适应在陆地上感受声波而产了中耳,中耳腔内有一枚耳柱骨,两端分别紧贴内耳外壁的椭圆窗和鼓膜内面的中央,将鼓膜所感受的声波传人内耳,通过听神经传导到达脑,产生听觉。8)繁殖在水中进行,幼体在水中发育。$ k a' V4 J& B* \3 f( P( S 6. 羊膜卵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b3 q. I; ]2 E# w. y) d8 Z5 z4 t$ { 答案:羊膜卵,胚胎在发育期间,发生羊膜、绒毛膜和尿囊等一系列胚膜 即胚胎发育到原肠期后,在胚体周围发生向上隆起的环状皱褶—羊膜绒毛膜褶,不断生长的环状皱褶由四周逐渐往中间聚拢,彼此愈合和打通后成为围绕着整个胚胎的2层膜,即内层的羊膜和外层的绒毛膜,两者之间是一个宽大的胚外体腔。羊膜将胚胎包围在封闭的羊膜腔内,腔内充满羊水,使胚胎悬浮于自身创造的一个水域环境中进行发育,能有效地防止干燥和各种外界损伤。绒毛膜紧贴于壳膜内面。胚胎在形成羊膜和绒毛膜的同时,还自消化道后部发生一个充当呼吸和排泄的器官,称为尿囊。尿囊位于胚外体腔内,外壁紧贴绒毛膜,因其表 面和绒毛膜内壁上富有毛细血管,胚胎可通过多孔的壳膜和卵壳,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此外, 尿囊还作为一个容器盛纳胚胎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尿酸。动物获得产羊膜卵的特性后,毋需到水中繁殖,使羊膜动物彻底摆脱了它们在个体发育初期对水的依赖,是脊椎动物从水到陆的漫长进化历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飞跃进步。确保脊椎动物在陆地上进行繁殖。通过辐射适应向干旱地区分布及开拓新的生活环境创造了条件。 8 W' ~9 `- n$ |! S1 N9 W 3亿年前,当具有高等和进步特征的新兴爬行动物在地球上出现后,很快就得到极大的发展,成为在地球上各种生态环境中占主导地位的动物。; t+ ~. K: J7 X# L3 H* K 7、举例说明无脊椎动物体制(体型)进化的途径与适应环境的关系。. t; x" I( r1 \) v8 s( K. \: K 答案:多孔动物的体型多不对称,适应水中固着生活; 5 n2 m$ l4 ~1 ]+ L1 |7 r腔肠动物辐射对称,适应水中固着或漂浮; : h5 z/ l0 v; `扁形、原腔、环节、软体、节肢动物两侧对称,适应与爬行、游泳或飞翔。0 v4 ?6 h- ?7 T7 f* b4 Q 棘皮动物五辐射对称,适应与不活跃的生活方式,海参又发展成两侧对称。8 Z- y$ I! [( f& A! J' m/ q ; _3 `0 c: F v# [8、综述华枝睾吸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对寄生生活的适应 6 f; X# x6 v$ p) ]% S& W答案:体扁平,无纤毛和杆状体;体表为角质层所覆盖,以抵抗宿主分泌的消化酶;吸盘发达;消化系统趋退化;神经系统不发达,感官退化;生殖系统发达,行幼体生殖,出现高繁殖率;厌氧呼吸;生活史复杂,要更换寄主,从而减轻对寄主危害使分布更多寄主中,有利于生存。$ v- _/ S( J# r * y6 g/ q3 f, N! E 9、试述对虾肌肉系统结构和动物机能的特点。 4 a/ w9 n1 n! ?3 c7 p1 M答案:结构的特点:横纹肌组成;形成许多强有力的肌肉束,肌肉束往往成对起拮抗作用,可分为伸肌和屈肌;分布在头、胸、腹的内部,其中以腹部肌肉最发达,且腹屈肌特别发达。还有复眼肌,大颚转肌,触角肌等。 / ]0 q f6 q5 _6 l- S5 s运动的特性:可迅速后退:腹屈肌及斜伸肌的强收缩,可使腹部急剧屈折,虾迅速后退;伸直运动较缓慢:因背伸肌不发达;向前运动主要靠腹肢运动来完成。 % |5 I. E! k7 y; M9 \+ H ; ]' i( X* }9 [ o2 ? : w2 ^6 z- b f. I1 U, g10、比较腔肠、扁形和环节三门动物,说明在有机体结构和功能方面的进化。; Q+ R( v4 T2 z6 b* \4 i/ e 答案:腔肠动物门:(1)辐射对称,(2)两胚层(3)有组织分化(4)原始的消化腔—消化循环腔(5)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 / b1 `, z) {$ i. D) I5 [" ?扁形动物门:(1)两侧对称(2)三胚层(3)无体腔(4)具皮肌囊(5)无完全的消化系统(有口无肛)(6)原肾管的排泄系统(7)梯形神经系统(8)出现了固定的生殖腺、生殖导管及附属腺。4 Y5 |% A$ w% [/ d$ ^+ q 环节动物门:(1)身体分成体节(2)具有真体腔(3)开始出现疣足形式的附肢(4)大多数具刚毛,着生在体壁或疣足上(5)有按节排列的后肾管(6)闭管式的循环系统(7)神经系统集中,前端有脑,每节各有一神经节形成一连锁状的神经索。 4 Z% [3 {8 |: k @: ^) `' {. U# {& n) z& \) G) n$ H( X 11、半索动物门有何主要特征,根据现有的资料,半索动物与哪一门动物亲缘关系最近,理由是什么。6 W0 V8 J4 Y) @, \- w, T9 }7 _ 答案:1)具有脊神经索,其最前端变为内部有空腔的管状神经索,一般认为这是脊神经管的雏形。( p# C3 }5 `" }) o 2)消化管的前端有鳃裂,如进行呼吸的器官。 & P# ^, x! I' A ` 3)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条短盲管,称为“口索”,这是半索动物特有的。有人认为它就是最初出现的脊索,有人则认为它相当于未来的脑垂体前叶。, c1 q3 L/ q$ Q% f5 V9 x4 J 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的亲缘关系最近,其理由是: , M0 Z" p3 f8 E$ [! D4 t' H1) 半索动物和棘皮动物都是后口动物。, C) n" ?9 f: _( `* e7 P 2) 两者的中胚层都是由原肠凸出形成(肠体腔法)。( `* ^% }1 K3 A% F7 H- a9 c 3) 柱头虫的幼体(柱头幼虫)与棘皮动物的幼体(如短腕幼虫)形态结构非常相似。, ]8 t) {: c9 Y- X 4) 两者肌肉的生化成分相似。. @, Y5 A1 P" u2 e/ ? 代表动物——柱头虫。0 {& A( B9 G! A / |& j; V, I! V12、关于多细胞动物起源有哪两个主要学说?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 E2 n% e; G2 a5 O9 q9 h$ X2 a 答案:(1)赫克尔的原肠虫学说:认为多细胞动物最早的祖先是由类似团藻的球形群体一面内陷形成多细胞动物的祖先。这样的祖先,因为和原肠胚很相似,有两胚层和原口,所以赫克尔称为原肠虫。 % }/ R$ U% I H( Z1 ?(2)梅契尼柯夫的吞噬虫学说:认为多细胞动物的祖先是由一层细胞构成的单细胞动物的群体,后来个别细胞摄取食物后进入群体之内形成内胚层,结果就形成二胚层的动物,起初为实心的,后来才逐渐地形成消化腔。所以梅契尼柯夫便把这种假想的多细胞动物的祖先叫做吞噬虫。 1 y+ A; [, \/ K6 u: W$ k; |3 Z2 J评价:这两种学说虽然在胚胎学上都有根据,但在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中,多数是象梅契尼柯夫所说的由内移方法形成原肠胚,而赫克尔所说的内陷方法,很可能是以后才出现的。所以梅氏的学说容易被学者所接受。同时梅氏的说法看来更符合机能与结构统一的原则。不能想象先有一个现成的消化腔,而后才有进行消化的机能。可能是由于在发展过程中有了消化机能,同时逐渐发展出消化腔的。* k7 ~& z2 S$ F, W3 \* G 13、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它在动物进化上占重要地位。 6 T! ]* s7 S0 d. @# ?- l0 B( r0 f答案:(1)辐射对称:体型有了固定的对称形式,有的出现两辐射对称。 & C" u3 a5 b3 z; w ~(2)两胚层,原始消化腔—消化循环腔;有口无肛。1 s7 O1 P, A" K7 b (3)组织分化:皮肌细胞。2 O3 m) i2 h' O( f (4)肌肉结构:皮肌细胞的形成,说明上皮与肌肉没分开—原始现象。 1 z- g$ b: ^! n1 ?3 W (5)原始神经系统—神经网。 ' L$ f' I1 M" ^7 r8 e0 n 在低等的多细胞动物中,海绵动物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特征:水沟系, 发达的领细胞,骨针,胚胎发育存在逆转现象等,与其他多细胞动物差异很大,是侧支;而腔肠动物具上述特征,所有其他后生动物都是经过这个阶段发展起来,腔肠动物才是真正后生动物开始,因此,它在动物进化中占重要地位。 % [3 b9 `/ B# |. H' c; i' K . k- ^" o8 j) [. ?0 K+ ~* t% B14、扁形动物门分几个纲?各纲适应于自由生活或寄生生活的特征是什么。9 Q# p0 Y2 I% z0 C 答案:分三纲:涡虫纲,吸虫纲和绦虫纲。 $ L2 @% ~1 P6 J l2 G! W涡虫纲:(1)自由生活,极少数过度为寄生。(2)体表具纤毛,皮肤肌肉囊,杆状体。(3)神经系统和感官发达。(4)具消化系统:有口无肠。消化管复杂程度不同。(5)体表呼吸,具焰细胞的原肾管排泄系统。(6)生殖系统复杂,多雌雄同体,再生力强。(7)海产种类的个体发育经过螺旋式卵裂和牟勒式幼虫。1 P2 h5 q. U" [, o 吸虫纲:(1)全寄生,少数外寄生,多数内寄生。(2)适应寄生生活:运动机能退化,体表无纤毛。无杆状体,无上皮细胞,具皮层吸附器(吸盘、小钩)。(3)神经系统不发达,感官消失。(4)消化系统趋于退化,较简单。(5)呼吸:外寄生--有氧呼吸,内寄生--厌氧呼吸。(6)生殖系统趋于复杂,生活史复杂:外寄生:1寄主,1幼虫期;内寄生:2寄主,多个幼虫期。2 ^0 p- _" X) C# l 绦虫纲:(1)全寄生人或脊椎动物体内(即全为内寄生)。(2)体形扁长如带,分节片。头节上有附着器官。(3)体壁的皮层表面形成微毛,增加吸收面积。(4)体表纤毛消失,感官完全退化,消化系统全部消失。(5)生殖器官高度发达,生殖力极强。9 @) }$ ?/ k8 o+ d, [* B! o- s : i2 y, V/ p! a% h0 g# t6 \ ! K- K) X+ \& C" o* D5 T( ^4 G8 d 15、论述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危害及防治原则。 & i. b' |7 B+ e- f( U3 z" x" K+ M1 q答案: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较复杂,在人体内进行裂体生殖,在按蚊体内进行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 . y( l/ O, P8 X$ T, D% y6 S在人体内疟原虫在肝细胞和红细胞内发育,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3 A# b* w. W. {, R1 l; a- @       i.     红血细胞前期:雌按蚊叮人,唾液中的疟原虫孢子进入人体随血液至肝脏,侵入肝细胞内—滋养体——裂殖子——破肝细胞而出。裂殖子三个去向:被吞噬细胞吞噬;侵入红细胞—红血细胞内期;侵入其他肝细胞—红血细胞外期。 ; X8 x0 R5 ]9 ` a" D) \8 h       ii.     红血细胞外期:此时红血细胞内已有疟原虫病原体故称红血细胞外期。疟疾复发原因的两种观点:外期的存在;子孢子有两种类型:连发型和迟发型。 4 u& |" R; ?) ?: \     iii.     红血细胞内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内—环状体—大滋养体—裂殖体,产生裂殖子—侵入其他红细胞。裂体生殖周期所需要的时间为疟疾发作的间隔时间。8 r; r0 s' n8 R9 x3 z 几次裂体生殖后,机体内环境对疟原虫不利时,进入红细胞的裂殖子不再发育成裂殖体,而发育成大小配子母细胞。 + ^; o5 `' _( a8 f   在按蚊体内:大小配子母细胞被按蚊吸去在胃腔中,大小配子—结合后形成合子—穿入胃壁在胃壁基膜上皮细胞间发育为圆形的卵囊,多次分裂—子孢子—成熟后破囊而出—入体腔穿过各种组织—唾液中—叮人后进入人体。4 b- O5 m& W# } 危害:大量破坏红细胞,造成贫血;使肝脾肿大;损伤脑组织等,影响健康,甚至死亡。% z9 y& h3 v0 E% [' A 防治原则:治病与灭蚊。 & ^1 u! O9 D# {1 L7 E2 c& s16、试述软体动物外套膜的结构和功能?1 m3 Y* L* _# X9 s 答案:由三层结构组成,内、外层是表皮细胞,中层为结缔组织,外套膜包围着的腔为外套腔,腔内有鳃,还有消化、排泄、生殖等器官的开口; 7 G3 @3 ~8 p6 Y) B借外套膜的进出水管进入外套腔和鳃的水流,从而滤取食物,进行呼吸、排泄、排遗等功能; 0 H5 o! [0 x4 a7 \ u9 i外套膜还能分泌贝壳以保护身体;7 U& d9 X# \( P1 l. V' F8 }0 U 有些种类(头足类)外套膜富有肌肉,收缩时能使水流从漏斗喷出推动其体作反向运动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20: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名词解释(20分)& f4 d% L0 P% S( C 1.物种 % H6 ?8 E& g8 {( F" a$ w+ Q答案: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 N& F0 A u: A+ ?/ m2 n' \2.皮肌细胞 . v; Z$ f) u. e/ F/ P, l 答案:腔肠动物的上皮细胞内含有肌原纤维,这种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称上皮肌肉细胞,简称皮肌细胞。/ J$ _* F ` I 3.微循环7 n" U& [9 |- j4 b3 o 答案:是指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血循环,是血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包括微动脉、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和微静脉等。 Y$ N- |# z# w, B; Q5 p( I" S4.原体腔(或假体腔) 6 e7 i5 i( ]. [3 c9 p答案:原体腔是由胚胎期的囊胚腔形成的空腔,仅有体壁中胚层,无体腔膜。存在于原腔动物。* W8 c" C2 ?% h9 i! Q* d 5.浮浪幼虫 2 j: U6 V' [5 I) ]答案:海产腔肠动物胚胎发育初期形成的幼体,为实心的原肠胚,其表面有纤毛,能在水中自由游泳,经一段时期后,附着在其他物体上发育为水螅型个体。 * j+ K! U$ g: O2 E& ^6.同源器官 ) E8 w5 C; }; B( h+ ^答案:是指不同类群动物的某些器官有时在外形上不同,功用也不同,但其基本结构和胚胎发育的来源上却相同。例如脊椎动物的前肢、如鸟翅、蝙蝠的翼、鲸的绍状肢、狗的前肢以及人的手臂等。 # j- o9 c% W3 d& E# z8 \/ c8 H7.反射弧4 J8 y. Y. p0 M i% U 答案:进行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 u& D" c% o- x8.双重呼吸! J$ D! C0 R* [ 答:鸟类具有气囊与气管和肺相通,使鸟在呼吸时呼气和吸气都能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7 K1 L0 F. L* D+ n' l 9.羊膜动物8 B* ?1 _: ]' O/ K 答案:陆生脊椎动物胚胎在发育期间,发生羊膜、绒毛膜和尿囊等一系列胚膜是羊膜动物共有的特性,羊膜将胚胎包围在封闭的羊膜腔内,腔内充满羊水,使胚胎悬浮于自身创造的一个水域环境中进行发育,能有效地防止干燥和各种外界损伤。使动物彻底摆脱了它们在个体发育初期对水的依赖,保证了在陆地上进行繁殖。这类动物叫羊膜动物。/ `3 ^+ z4 _4 `$ {, ^ 10.生物发生律 4 q- s. ]/ d2 y2 M# d( N答案:生物的发展史可分为两个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 |! j j' |: h, l7 N 二.填空(30分)0 T0 A6 H: c% _. e$ q 1.动物的组织归纳起来可分为四大类型:分别为( )、( )、(   )和( )。 3 T4 _) d; J: u答案: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C }9 c0 B& S( ^ 2.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主要阶段从受精卵开始,经过( )、(   )、( )、(   )、(   )阶段。 R- W( v; {' E1 {% {5 B8 A 答案:卵裂,囊胚,原肠胚,中胚层与体腔形成,胚层分化。 3 X7 \& r) n5 Z k/ J4 |' [: f3.海葵为雌雄(   )体,生殖腺长在(   )上,这是由( )胚层形成的。它的受精卵经过或不经(   )幼虫而发育为海葵。6 b$ T! f& g1 W% u 答案:异,隔膜,内,浮浪。: {+ l8 r* l. a- w& p0 R9 Z% Z 4.(   )动物具有动物界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统,称为( ),扁形动物为( )的神经系统,环节动物为(   )神经系统。 : w5 b+ R M; }9 V7 b& T) e4 ~) v" L答案:腔肠,神经网;梯形,索式。 6 H& E( B4 Y7 T4 G" j5.圆田螺的( )神经连索扭曲成( )形。各神经节多集中在身体的( )部,环绕在(   )的周围。 ' I# A$ {3 x* A0 F1 d* F" s答案:侧脏,8,前,食道。 2 m* }+ g& Q" j6.棘皮动物特有结构是( )和( ),这是( )的一部分特化形成的一系列管道组成,有开口与外界相通。 ' Q. c- O( ~9 U( z9 Q! l' Y答案:水管系,管足,次生体腔。0 A( z3 b7 J5 L4 k 1 Z) K) d' d. r B6 O. m. `# k ' U( U! r4 f! a: ]0 E7.鸟类皮肤的特点是 ,鸟类唯一的皮肤腺是 . ( N, _% f! M# Z1 ]- K7 H答案:薄、松而且缺乏腺体,尾脂腺 $ u$ ^) L6 T. d7 A8.鸟类繁殖行为包括占区、 、孵卵、 等。 . q3 J0 Y, m; {; F1 ~/ w& s答案:筑巢、育雏/ Y/ K& u, [ n& `6 O 9.鱼体可分为 、 和尾三部分。 $ a5 u7 k- v% D- c( ~答案:头,躯干 & n6 h q$ }4 h) c; z( F5 I. V+ ]10.两栖动物的幼体营 呼吸,成体用 呼吸。5 `, J0 r" y2 v5 Y/ \- w G8 ^! w0 r 答案:鳃,肺2 h" y: Y8 X4 C' O 11.两栖类脑神经 ,哺乳类脑神经 。 3 T- G% ^" Z: ^7 B 答案:10对,12对& F5 E0 V4 G2 H- R* ~ 12.现存的爬行动物约有6550多种,分为喙头蜥目 、 蛇目和鳄目。" X7 Y. Y3 K- v1 u) O; v: r5 @ 答案:蜥蜴目,龟鳖目) ^1 \5 Y' ~: l9 l6 v 13.扬子鳄属于 目,眼镜蛇属于 目。9 q9 P X! I' i2 X% i- ]7 r) U 答案:鳄目,蛇目6 y/ ^: r; K# p' f 14.现今发现最早的类似与园口纲动物的化石叫做 ,它们和园口纲可能来自共同的 祖先。% v [8 v) ]' J1 l/ P 答案:甲胄鱼,无颌类0 E9 f0 o1 _+ d0 ?7 f2 E# l( F; C 15.腰带由 、 和耻骨构成,肩带由 、 、上乌喙骨和锁骨等构成! m9 `4 V0 I; J& Z; ~ 答案:髂骨、坐骨,肩肿骨、乌喙骨 7 S1 [& p4 c9 s& p% ^16.骨质可分为 和 ; 由骨板构成, 由骨小梁构成。 9 S1 t# F0 s; U9 v0 z6 ]+ f答案:骨密质、骨松质、骨密质、骨松质 ( a) ^: ~- C$ Q1 \6 \/ V17.肾的实质分 和 两部分; 位于浅层,富有血管,红褐色; 位于实质深部,颜色较淡,致密而有条纹,形成15-20个 。 * W/ S- [5 T, \' e% |答案:皮质、髓质、肾皮质、肾髓质、肾椎体 ) p: C @0 k$ ^; K$ U% v7 |+ T2 W18.鱼类脊柱的分化程度低,分为 和 两部分。 . ]3 Z3 b. p8 [+ G, D' f- O, R- ~( C& h; }答案:躯椎,尾椎5 t2 E. u5 z5 Q# I0 {9 F; d7 e+ R 19.植物性神经系统由相互拮抗的 和 组成。 " }- M( j0 ]0 \8 H' Z* {- G答案: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2 |6 d5 o3 g* s! z) p 20.两栖纲分为、 、 和 等3个目。5 J0 p: \( l1 e7 U: E 答案:蚓螈目、蝾螈目,蛙形目(无尾目) 0 V c1 y, t) q: P, D; [' ~三.简答题(35分)5 {+ L+ C" o2 @ N' H 1.如何理解海绵动物在动物演化史上是一个侧支。(4分) 4 }2 \2 O" K' U* @% z5 V答案:海绵动物的胚胎发育与其他多细胞动物不同,有逆转现象,又有水沟系发达的领细胞,具有骨针等特殊结构,这说明海绵动物发展的道路与其他多细胞动物不同,在动物演化上是一个侧支,因而称为侧生动物。- X2 e" n' P5 ?3 j; ? m, v 2.昆虫的呼吸系统为什么说是动物界最高级的呼吸系统。(4分) 9 j; t9 Q4 _, U; ?0 e& c% ?4 s; Q答案:昆虫的呼吸器官为气管。气管是体壁的内陷物,不会使体内水分大量蒸发,其外端有气门和外界相通,内端则在动物体内延伸,并一再分支,布满全身,最细小的分支一直伸入组织内直接与细胞接触。一般动物的呼吸器官,无论是腮还是肺,都只起到交换气体的作用,对动物身体内部提供氧气和排放碳酸气体都要通过血液的输送,唯独节肢动物的气管却可直接供应氧气给组织,也可只直接从组织排放碳酸气,因此昆虫的呼吸器官---气管是动物界高效的呼吸器官。/ f, v, Z" s! @( s- e 3.环毛蚓有哪些适应土内穴居生活的特点。(4分)1 d* J, a% b5 L. H 答案:头部退化,具有口前叶,饱胀时可摄食、掘土;疣足退化而代之以支持力强的刚毛;具背孔,可释放体腔液,湿润身体表面,使蚯蚓易于在土壤中钻洞和保护体表;具环带,分泌卵茧,保证在陆地上受精,和发育。 - \2 q8 i2 e* Y& ]' ]4 k4.举例并简要说明软体动物门各纲的主要特征。(7分) ! W/ l/ t$ n' h2 d, }答案;单板纲:贝壳大,帽状,足广阔宽平。如新蝶贝。 " j4 l0 J( _7 U: R3 [- v& N无板纲:无贝壳,足退化。如龙女簪。# Q9 _+ k' V. z2 n6 P5 S2 s 多板纲:贝壳8板着生背部,覆瓦状排列;足肥大,块状。如毛肤石鳖。) C6 v' F- Z ?1 y( |! b 腹足纲:贝壳一枚,螺旋状,足块状。如圆田螺。3 {# s8 |5 z/ Z' g5 R 掘足纲:贝壳牛角状。如角贝。 ! g: K( h% i+ Q! a2 l- }6 O瓣鳃纲:贝壳两半,左右合抱,足斧状。如河蚌。; v) R) j9 t2 D7 J 头足纲:多具内壳。如乌贼。 % j# E2 C) K/ u2 w' y6 h! g5.简述尿的形成过程(4分)& x- U) s6 {: z; @$ T7 [$ | 答案:当血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管内压力较高,血浆中的大部分物质经有孔内皮、基膜和裂孔隔膜滤入肾小囊腔,这三层结构称滤过屏障(filtration barrier),滤入肾小囊腔的滤液称原尿,若滤过屏障受损,大分子蛋白质及血细胞均可漏出,形成蛋白尿或血尿。原尿经过肾小管各段和集合小管后,其中绝大部分水、营养物质和无机盐等又被重吸收入血,同时又收纳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排出的机体代谢产物,最后形成终尿排入肾小盏。肾在泌尿过程中,不仅排出了机体的代谢产物,而且对维持机体水盐平衡和内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1 ?/ b$ d2 h& k) Y, a. ~6.区别软骨鱼系和硬骨鱼系主要特征(8分)。 ! y, A. ]7 ~1 Y) ^ 答案:软骨鱼绝大多数生活在海里。主要特征是:1终生无硬骨,内骨骼由软骨构成。2体表大都被盾鳞。3鳃间隔发达,无鳃盖。④歪型尾鳍。本系共分两个亚纲,即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 2 a& T) X, x& t1 [# c, l. a4 z硬骨鱼主要特征是:1骨骼不同程度地硬化为硬骨。2体表被硬鳞、圆鳞或栉鳞,皮肤的粘液腺发达,3鳃间隔部分或全部退化,鳃不直接开口于体外,有骨质的鳃盖遮护,多数有鳔。④鱼尾常呈正型尾,亦有原尾或歪尾。 " s: u% F- y8 O9 \. z' v4 q* {7.脊柱形态特点(侧面观)及生理意义。(4分). b/ p" U! P/ S 答:侧面观察脊柱呈“S”形,具有四个生理弯曲:颈、胸、腰和骶;其中颈曲和腰曲凸向前方;胸曲和骶曲凸向后方,加大了胸腔和盆腔的容积。人类脊柱的这种弯曲,使脊柱具有弹性,从而缓冲了在跑、跳和走路时产生的震动,对脑有保护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20: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综述题(15分)+ B' B8 ` s8 |; { 分系统叙述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1 J1 X; s% R: X7 n 答案: ! v0 ]/ c* P1 P( ~4 c' K! o4 i外形:身体呈纺锤形,外被羽毛,具流线型外廓,减少飞行时的阻力;前肢变成翼,颈长而灵活,尾退化,躯干坚实紧密,后肢强大。 5 D, u; A: x- j" B骨骼:轻而坚固,气质骨;头骨、脊柱和骨盆有愈合现象;肢骨与带骨有较大变形;具龙骨突起。% T. h9 \! H( T, a2 [8 ~ 皮肤:薄而松,缺乏腺体。薄而松的皮肤便于肌肉剧烈运动。0 J( V7 l C Q _6 i 肌肉:用于扇动翅膀的胸大肌和胸小肌发达;背部肌肉因骨骼的愈合而退化;颈部肌肉、鸣肌、树栖握枝肌肉发达。 ! i( ^" V' D' j, d- a2 S( Y; `消化:直肠极短,不储存粪便;生理上的主要特点是消化能力强,消化过程迅速。 4 }8 H, |% [2 T1 r4 v循环:动静脉血完全分开,完全大双循环;心脏容量大,心跳频率快,血液循环迅速。 8 B6 a$ H- T/ c/ L& y. S呼吸:具发达的气囊,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 9 h- a; ^/ X7 M排泄:排泄物为尿酸,减少体内水分散失,不具膀胱。 0 m' M& n1 o( s* E B3 I神经和感觉器官:大脑纹状体发达;视觉发达,嗅觉退化。& t2 j2 V! Y4 m7 g' k" L( h3 K 生殖:具占区、筑巢、孵卵、育雏等一系列复杂的繁殖行为,保证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5 G& i7 V6 q* ? ) L9 C. ~; c. b" f d1 B8 ]/ D9 n# Y一、名词解释:20分 / {0 L/ N6 U Z: U3 Z+ V1、皮肌细胞 ~" Q0 e5 i6 F* s. b! G 答案:腔肠动物的上皮细胞内含有肌原纤维,这种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称上皮肌肉细胞,简称皮肌细胞。$ m6 p' F# h# f2 e: R& U- Z ' t) I4 B c8 L# Q! m2、次生体腔 6 m( e3 y1 L, t: S7 ^/ q2 F 答案:中胚层之间形成的腔。这种体腔在肠壁和体壁上都有肌肉层和体腔膜,无论在系统发展或个体发育上看,比原体腔出现的迟,所以称为次生体腔。 % W1 b( L9 B: O& Y. H3 n/ ?7 m0 x& q$ q ; b) r0 U* F% g3、双名法 / ?9 S' t* w! z 答案:为种的命名方法,由两个拉丁文字或拉丁化文字组成。前面为该动物的属名,用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字为其种名,用形容词或名词,第一字母不需大写;在学名之后还可加上定名人的姓氏。7 W& h) m9 r" L6 N 4、齿舌 $ p5 Y9 L6 r0 s1 r; J0 x答案:腹足类由口腔的多列角质组成,带状;摄食时自囊中伸出口外,用以刮食物;它是分类的重要根据之一。 & F" e, w6 d" K! |5 i5、马氏管 ! J4 \9 Z0 {; w7 H8 x* _2 Z8 |3 R! X6 H! n答案:节肢动物如蜈蚣、昆虫、蜘蛛等的排泄器官。为着生于中、后肠界处的盲管。马氏管的盲端游离于血腔中,并从血液中吸取代谢废物,把它送入直肠中,由肛门排出体外。 : q! C" T, p- n6、浮浪幼虫 6 k6 p8 d+ q) O; h& @8 [( i答案:海产腔肠动物胚胎发育初期形成的幼体,为实心的原肠胚,其表面有纤毛,能在水中自由游泳,经一段时期后,附着在其他物体上发育为水螅型个体。! `: U/ {7 p1 p' E 7、羊膜动物 6 F) y# h7 D# o答案:陆生脊椎动物胚胎在发育期间,发生羊膜、绒毛膜和尿囊等一系列胚膜是羊膜动物共有的特性,羊膜将胚胎包围在封闭的羊膜腔内,腔内充满羊水,使胚胎悬浮于自身创造的一个水域环境中进行发育,能有效地防止干燥和各种外界损伤。使动物彻底摆脱了它们在个体发育初期对水的依赖,保证了在陆地上进行繁殖。这类动物叫羊膜动物。 5 r/ S- U3 z( p8 B% b2 m3 Y( k8、同源器官) k/ T+ u4 Z d. x, v- e' z 答案:是指不同类群动物的某些器官有时在外形上不同,功用也不同,但其基本结构和胚胎发育的来源上却相同。例如脊椎动物的前肢、如鸟翅、蝙蝠的翼、鲸的绍状肢、狗的前肢以及人的手臂等,它们在外形和功能上很不相同,但内部结构却很相似,在胚胎发育中有共同的原基与过程。这种一致性可以证明这些动物有共同的祖先,其外形的差异则是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执行不同的功能造成的。 ' _$ y) E( P' j% l8 m- d9、双重呼吸4 u" J8 w* W1 A 答:鸟类具有气囊与气管和肺相通,使鸟在呼吸时呼气和吸气都能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 3 i4 S* ]: p$ d/ p+ r 10、物种 - u) J! b1 h: {: F5 \$ P) n答案: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4 i7 t: p0 r/ ^' }二、填空题:25分 . C9 }0 T7 i, p% M2 K9 r1、在某水体中观察到数量很多的绿眼虫,这是因为水体( )重度污染所致,这些眼虫可以做为监测(   )的生物指标。# O! r6 l+ X3 U7 q. n' Q 答案:有机物,水体污染 2 F7 B% ]' ], Y2、动物的组织归纳起来可分为四大类型:分别为(   )、(   )、(   )和(   )。0 F( B. J8 I; I. a) D. C7 U* q 答案: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 `! W% ]1 w' W) Y: t" b2 A8 a+ |3、一个神经细胞可有一到多个(   ),但(   )只有一个,在机能上( )是接受刺激传导冲动到胞体,(   )则传导冲动离开胞体。& X7 r3 q4 o9 U 答案:树突,轴突;树突,轴突。+ q8 h T2 e2 Y( H: y/ I" m6 X 4、间日疟原虫在人体内进行( )生殖,在按蚊体内进行(   )和(   )生殖。! q/ z6 c6 D9 c 答案:裂体;配子,孢子。6 S1 E2 @$ I$ P 5、海蜇属于(   )门(   )纲 , U2 P+ ]0 M, K% ^ ^5 A答案: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 3 j r1 D- s2 I K9 C6、爬行动物的牙齿通常按其着生位置不同,可分   (如飞蜥)、侧生齿(大多数蜥蜴及蛇)、和   (如鳄类)。: v/ e! \% Y3 W9 Q- R5 K" q 答案:端生齿,槽生齿, l% T% k" R$ n' A" v7 l 7、线虫动物的生殖器官为(   ),雄性生殖器官( ),雌性生殖器官(   )。 3 S7 A. d; s4 A; ?9 P答案:细长管状,单个,成对。 + ] J- k& A9 }0 g8、圆田螺的( )神经连索扭曲成( )形。各神经节多集中在身体的( )部,环绕在(   )的周围。 ) H8 W/ A/ R* G/ H! q5 J9 s答案:侧脏,8,前,食道。 $ @7 _1 ^& K1 C" T( _9、棘皮动物特有结构是(   )和( ),这是(   )的一部分特化形成的一系列管道组成,有开口与外界相通。 8 y$ ^4 q! n1 `) x! C' @答案:水管系,管足,次生体腔。) R6 X7 p* E9 H9 \, n' t5 d! ^ 10、现今发现最早的类似与园口纲动物的化石叫做 ,它们和园口纲可能来自共同的   祖先。- `7 \" q5 D" L m 答案:甲胄鱼,无颌类1 G I) l1 n3 L4 d 11、陆栖哺乳动物足型分三种,即   、 和蹄行型。 7 k. T# }. q2 {5 b答案:跖行型,趾行型 # h8 x* z3 V, p& G% T12、中华大蟾蜍属于 目,大鲵属于 目。2 K6 b$ d2 m3 L" S 答案:无尾目,有尾目 * }! I& x; m% p, i" z; O1 s13、依据鱼类泅游的不同类型,可分为   、索食泅游和   。 1 O) x; Z, P: {8 W- z答案:生殖泅游,越冬泅游5 l; l' q0 q& Y- n7 O* k 14、鱼类躯干肌基本排列方式是   排列,其中大侧肌被水平骨隔分成   7 a' Q( h3 e. D* E4 E# Q 和   。 W; P9 H7 z* P' C* X" H( n 答案:分节,轴上肌,轴下肌( c* Z1 @$ K( ~# r9 O1 C* s, G3 @ , m, g0 A% J. { % Y3 r8 L. H& `. O 15、鱼鳞分3种,即 、 和硬鳞 ' ^( g; l' q& T+ ?3 S/ R+ O! I答案:骨鳞、盾鳞 & d! i. G" j9 n4 X) s# n( b, }16、七鳃鳗属于 纲,七鳃的涵义是指 。 + j/ M5 c, s3 }; O& i0 g答案:圆口、体侧有鳃孔七对(或体侧各有七个鳃孔) 0 V: {6 S+ I% ]- r& N% `17、哺乳类的皮肤特点是 ,被毛和 。 - c) u6 R* u# E3 h答案: 表皮和真皮均加厚,皮肤腺特别发达9 k& j+ n' r" i5 @2 [ 18、双角犀鸟属于 目,斑啄木鸟属于 目。& M. M' [0 X V& L5 G4 Y 答案: 佛法僧目,列形目 8 w. d3 q/ S1 S4 K% J" H' g19、鸟类皮肤的特点是 ,鸟类唯一的皮肤腺是 ." n& `& h7 C; r' Y! M 答案:薄、松而且缺乏腺体,尾脂腺8 m3 \* Y2 r! }: _ 20、两栖类脑神经 ,哺乳类脑神经 。 7 j$ D7 B- k; M6 @& j/ O' G9 L9 [% P- d答案:10对,12对 9 P; N% h" A# o' Z. U m. J三、简答题:30分3 E8 C9 z& X) ]% H0 l 1、五界分类系统内容和意义?9 z% w4 l! D, W' l 答案: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五界系统反映生物进化的三个阶段和多细胞生物阶段的三个分支,即原核生物代表了细胞的初级阶段,进化到原生生物代表真核生物的单细胞阶段,再进化到真核多细胞阶段,即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植物、真菌和动物代表了进化的三个方向,即自养、腐生和异养。五界系统没有反映出非细胞生物阶段。& W* A( h! t- Y, E6 g3 j; X' L* x% B 2、如何理解海绵动物在动物演化史上是一个侧支。" Z8 u) A& a' l/ k, m2 Y. ?, d 答案:海绵动物的胚胎发育与其他多细胞动物不同,有逆转现象,又有水沟系发达的领细胞,具有骨针等特殊结构,这说明海绵动物发展的道路与其他多细胞动物不同,在动物演化上是一个侧支,因而称为侧生动物。 " a; P: T: [, n, M0 s3、举例并简要说明软体动物门各纲的主要特征。 ; Q4 t7 w2 X5 y答案;单板纲:贝壳大,帽状,足广阔宽平。如新蝶贝。 7 Q" ~' {/ y" `. |7 R无板纲:无贝壳,足退化。如龙女簪。+ M. x; }' \/ V2 y 多板纲:贝壳8板着生背部,覆瓦状排列;足肥大,块状。如毛肤石鳖。) ^' G* t2 W5 b; z, [ 腹足纲:贝壳一枚,螺旋状,足块状。如圆田螺。 ; f* ]* K! `5 c9 U+ _掘足纲:贝壳牛角状。如角贝。 # d: K- Y5 ~3 S" M* K瓣鳃纲:贝壳两半,左右合抱,足斧状。如河蚌。 . C+ l; `2 N( F& { D" C头足纲:多具内壳。如乌贼。 / H1 R/ w5 S1 u2 u7 o4、哺乳类的躯体结构保持着某些与两栖纲类似的特征,例如头骨具2个枕骨髁、皮肤富于腺体、排泄尿素;而鸟类则保持着一些类似现代爬行动物的特征,例如头骨具单个枕骨髁、皮肤干燥、排泄尿酸。依此编制一个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的分纲检索表。& W& }. v3 U/ n% k 答案:1 头骨具2个枕骨髁、皮肤富于腺体、排泄尿素-----2 & z& b( m' K N2 { V0 L# N 头骨具单个枕骨髁、皮肤干燥、排泄尿酸---------3. `0 q& l4 O% ^% ?* f 2 体表被毛、胎生、哺乳、恒温----------------哺乳纲 1 [1 o6 B, G/ D; K% D! i体表光滑、卵生、变温动物---------------- 两栖纲 - C$ ^1 n8 p, ?& }9 o( p B3 体表被羽毛、前肢特化成翼、恒温-------鸟纲+ T1 F5 a, u' n( L/ K( Z 体表被鳞片、变温动物----------------爬行纲 0 p: d) a( s1 J) ?* R. V- o5、区别软骨鱼系和硬骨鱼系主要特征。 % o B% x- W9 y. \* H! y 答案:软骨鱼绝大多数生活在海里。主要特征是:1终生无硬骨,内骨骼由软骨构成。2体表大都被盾鳞。3鳃间隔发达,无鳃盖。④歪型尾鳍。本系共分两个亚纲,即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5 n, G1 b4 c& i& D; _3 T 硬骨鱼主要特征是:1骨骼不同程度地硬化为硬骨。2体表被硬鳞、圆鳞或栉鳞,皮肤的粘液腺发达,3鳃间隔部分或全部退化,鳃不直接开口于体外,有骨质的鳃盖遮护,多数有鳔。④鱼尾常呈正型尾,亦有原尾或歪尾。 , V/ Z9 `. g. d% r. R& j6、开管式循环对节肢动物具有适应意义2 h W! u$ w( R! |2 a4 _+ ` 答案:开管式循环由于血液在血腔或血窦中运行,压力是比较低的,流速也比较慢。因而可避免由于附肢容易折断而引起大量失血,这对节肢动物是一种很好的适应。; ?1 z! r Q5 N* y$ A6 V 四、综述题:25分 ( I1 m- n; t5 S1、比较腔肠、扁形和环节三门动物,说明在有机体结构和功能方面的进化。(15分)2 O( y1 b# M" ]7 Z8 x$ V 答案:腔肠动物门:(1)辐射对称,(2)两胚层(3)有组织分化(4)原始的消化腔—消化循环腔(5)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0 U, d3 k' @/ r! d6 g; t6 K 扁形动物门:(1)两侧对称(2)三胚层(3)无体腔(4)具皮肌囊(5)无完全的消化系统(有口无肛)(6)原肾管的排泄系统(7)梯形神经系统(8)出现了固定的生殖腺、生殖导管及附属腺。 ) _- V/ y& h8 ?3 Z+ {; i+ g环节动物门:(1)身体分成体节(2)具有真体腔(3)开始出现疣足形式的附肢(4)大多数具刚毛,着生在体壁或疣足上(5)有按节排列的后肾管(6)闭管式的循环系统(7)神经系统集中,前端有脑,每节各有一神经节形成一连锁状的神经索。" u5 ]% c0 C, O ] 2、分系统总结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10分) 1 u" b( @% ~: J% I& w! M答案:2 r/ }# I. K- L- u Z/ i8 M 外形:身体呈纺锤形,外被羽毛,具流线型外廓,减少飞行时的阻力;前肢变成翼,颈长而灵活,尾退化,躯干坚实紧密,后肢强大。 # {4 {4 s( G5 S骨骼:轻而坚固,气质骨;头骨、脊柱和骨盆有愈合现象;肢骨与带骨有较大变形;具龙骨突起。 1 G8 U# c# }$ t1 y. c% K. U0 I皮肤:薄而松,缺乏腺体。薄而松的皮肤便于肌肉剧烈运动。* P2 [8 e/ F! T- I4 W3 l% K5 ?* n5 o 肌肉:用于扇动翅膀的胸大肌和胸小肌发达;背部肌肉因骨骼的愈合而退化;颈部肌肉、鸣肌、树栖握枝肌肉发达。 4 G% L2 ^7 \2 D6 O& |: o消化:直肠极短,不储存粪便;生理上的主要特点是消化能力强,消化过程迅速。- y) K$ x Z1 q' ?5 o9 e9 A' h 循环:动静脉血完全分开,完全大双循环;心脏容量大,心跳频率快,血液循环迅速。 + h& |7 Q) K9 F. b( `) n9 [呼吸:具发达的气囊,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 / ]0 }' ~0 x" \" a排泄:排泄物为尿酸,减少体内水分散失,不具膀胱。" T% N" J! {$ O8 i2 O+ }( S 神经和感觉器官:大脑纹状体发达;视觉发达,嗅觉退化。: Z( X1 b, j4 E# U9 d, E 生殖:具占区、筑巢、孵卵、育雏等一系列复杂的繁殖行为,保证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大人论坛 ( 鲁ICP备0903527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7 17:12 , Processed in 0.0599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