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强烈推荐!中国海洋大学考研参考手册【20110331更新】专业课书籍低价促销海大人论坛考研交流QQ群
查看: 3103|回复: 4

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8 08: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名称    环境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名称    环境科学

二级学科代码 083001_

   

  

一、学科专业介绍

我校环境学是国内最早从事海洋环境科学研究的学科之一,1990年被批准为硕士点和当时国内唯一的环境海洋学博士点,1998年调整为环境科学博士点、批准设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被批准为环境科学与工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点,同年批准设置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本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与大气环境动力学、环境化学、海洋环境生态学、环境规划与管理,其突出特色是环境科学与海洋科学的交叉、渗透与综合,注重人为活动与全球变化的共同影响。特别是海洋环境动力学的研究在国内具有显著优势,环境化学、海洋环境生态学方向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已居于国际同类研究前列,率先在国内开展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海洋环境规划与管理方面的研究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院士2(含双聘院士1)、教授12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占教师总数85%,博士导师14人。

 

 

二、学科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

1

海洋与大气环境动力学

 

研究海洋、大气、河流等流体环境中物质迁移与扩散的机制和过程;近海环流和物质长期输运理论与模式;大气与海洋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模式,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海洋环境质量预测等,海洋环境自然灾害(风暴潮)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影响。

2

环境化学

以有机物、营养盐、重金属、石油烃等环境化学物质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其在海洋、地表水及其沉积物环境中的化学形态与行为及其对环境变化和生物健康的影响途径、机制和过程,并探讨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方法和途径。

3

海洋环境生态学

研究人为活动和全球变化背景下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和控制过程。主要关注近海-河口生态系统、潮间带与湿地生态系统中不同功能群对生产力、生物量的贡献。研究近岸海洋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诊断、退化机理与恢复等。

4

环境规划与管理

以环境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研究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评价、环境经济、环境优化与决策、环境立法理论、环境信息处理与技术等。

 

 

三、培养目标

1、博士生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学风严谨、作风正派,具有创新精神的环境科学高层次专业人才。

博士生应具有广博的环境科学和海洋科学基础知识,了解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等有关学科的发展动态,掌握环境科学学科研究前沿,有丰富的海上和陆地实际工作经验,具有独立提出并解决本研究领域中比较重要的科学问题的能力,毕业生能胜任有关环境科学方面的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

2、硕士生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学风严谨、作风正派,具有创新精神的环境科学高层次专门人才。

    硕士生应具有一定的环境科学和海洋科学基础知识,了解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等有关学科的发展动态,了解环境科学学科研究前沿,有一定的海上和陆地实际工作经验,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本研究领域中比较重要的科学问题的能力,毕业生能胜任有关环境科学方面的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

 

四、课程设置一览表(见相关帖子)

 楼主| 发表于 2006-6-8 08: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h2 \" r/ ~7 j 1、博士学位论文: L# D6 G! H" B M }9 F 博士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要求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具有创新性、开拓性和先进性,并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论文工作应反映出博士研究生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5 {& r( v. q8 B- d L n/ Q: h" j1 W   博士生应在学位论文中对自己的创造性成果做出详细的阐述。阐明本领域前人已有的成果和自己的贡献,对学科发展动态有自己的见解并做出评述,要求文字简练、数据可靠、立论正确、层次分明、说理透彻,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5万字(含图表)。 + g/ j R1 L) m" {+ n! H 2、硕士学位论文 - w* [' u& c$ B1 q4 n2 \+ E硕士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要求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开拓性和先进性,研究成果对国民经济具有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论文工作应反映出硕士研究生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 R3 m, x4 i+ o$ h   硕士论文应有至少二个学期的实验工作量,硕士生应在学位论文中对自己的创新成果做出详细的阐述。阐明本领域前人已有的成果和自己的贡献,对学科发展动态有自己的见解并做出评述,要求文字简练、数据可靠、立论正确、层次分明、说理透彻,学位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4万字(含图表)。) I C/ s# |5 C$ R: r& [$ n 5 j( I# [4 ]; ^- a3 t 六、科学研究能力与水平的要求 C! B: ~- L+ n% v P* v 1、博士生( r% w1 ~# l* _7 J2 _5 x8 n' q (1)   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4 k- T+ j1 e6 r (2)   知识广博,思路清晰,善于归纳总结,具有提出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6 Q* O V8 t1 j/ j( p(3)   能熟练查阅文献资料,迅速获取信息,具有良好的文学功底和写作水平;$ ~ f3 y' F6 t3 i8 [1 x5 u; X (4)   具有严谨学风,能够独立从事学术活动和科学研究,并取得创造性成果。 % W! ^' j( C" Q/ i& x4 k6 l Q , Y2 x2 H) Y5 ?) k* f6 k 2、硕士生' S# @0 K0 G! F- Y/ F# N! [& z (1)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4 Y' }; i5 ?9 v& p5 X, i7 P (2)思路清晰,善于归纳总结,具有一定的提出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 A) P& B+ M3 s% r1 u0 W, ?(3)能熟练查阅文献资料,迅速获取信息,具有良好的文学功底和写作水平;* i* {! ~2 w" p: _ (4)具有严谨学风,能够独立从事学术活动和科学研究,并取得开拓性的成果。% A& t8 Y3 q- B/ e' O6 e' X4 ^ : ?: J+ U1 s/ }3 k $ f8 L2 ~" S* i- g( P: W七、培养过程的要求6 W+ E) H; ?& s0 b# r' |! F 1、博士研究生综合考试的要求! T1 ]& l$ H2 ? (1)时间:第三学期初。 7 P2 `3 D0 |' j9 `8 J(2)方式:综合考评,笔试和口试 对博士生所掌握的本学科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进行考评,结合论文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论述进行评分,合格成绩为70分。 + q" @6 H5 e+ m4 T; g' S(3) 标准: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并完成学分;提交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熟悉本学科研究方向的学术进展,熟练掌握实验技能,从事的研究具有创新性。% r$ q* w. o o1 z. s (4)考核形式:专家组成员听取汇报后进行讨论,最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是否合格。5 U3 _$ K: B- n7 G1 j. r % v ?5 n) g$ P1 e0 N2、硕士研究生中期筛选的要求 " n& p! Z0 `/ \1 x6 F w7 _(1)时间:第三学期末。/ [- B* ]4 v4 g# s6 ~: l+ b* ` (2)方式:综合考评,笔试和口试。 : A; Y6 z/ T/ G' `: g(3)标准: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并完成学分。且平均成绩75分以上,必修课成绩不低于75分;学生自我鉴定,党支部写政治表现,填写“中期筛选考核表”。提交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熟悉本学科研究方向的学术进展,熟练掌握实验技能,从事的研究具有创新性。   (4)考核形式:专家组成员听取汇报后进行讨论,最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是否合格。 ; ^- \3 b2 }7 S! a* o/ U) c/ Y0 Z ! x2 ?) g; `9 B. m2 N3、硕-博连读生资格考试的要求5 m. f4 s% [4 V' Q (1)时间:第四学期末。1 z/ O5 H7 N. r (2)方式:综合考试与考评,笔试和口试。 , y& G7 w2 D! H5 }' N# ?(3)标准:完成硕士理论课程学习,并完成学分;提交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硕士第一年成绩在全年级前3名,综合考评良好以上;熟悉本学科研究方向的学术进展,熟练掌握实验技能,表现良好,确实有培养前途;两位教授推荐。3 u, w# v* C# S J/ u7 N (4)考核形式:专家组成员听取汇报后进行讨论,最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是否符合硕博连读条件。 ; ^ `. ~" q0 \0 ~- R: H3 w/ B八、其他要求 & K& h, m6 ]( v5 q% v* I4 ] ( S8 t( z1 \. ]1 s" }% B 1. 参加学术活动:7 A! l- M- H; Q (1)博士生:在校期间参加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2次,在会上有报告,论文摘要被录用;" y1 I" v3 T, X, _6 S) h* K (2)硕士生:在校期间参加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1次,在会上有报告,论文摘要被录用; ]6 l) V& y2 `% V 2.发表论文; D9 X$ [7 O7 l- ~# p. Z( }8 T (1)博士生:在博士生阶段,在一级刊物上,至少正式发表文章2篇,其中1篇SCI或EI引用。/ l, M% L' X) U" W (2)硕士生:在硕士生阶段至少在核心期刊上正式发表文章1篇。5 E3 C/ K5 {. ?8 G4 Y* @ 3.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 ! e0 p! x2 x! o$ \(1)博士生:给本科生开课1门,带本科生毕业论文2名;% B, K. X3 Y; ~ (2)硕士生:担任助教工作,工作量54学时;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1次,写出社会实践报告1篇。
 楼主| 发表于 2006-6-8 08: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生课程简介 0 E# ] G' g7 U+ q一、硕士学位基础课 + T& N, @9 p- T4 e. q2 k; G课程编号:2712001 ! K) I+ Q6 b3 V! F课程名称(中文):环境海洋学 0 x* o: K) \" e( e' }+ l课程名称(英文):Environmental Oceanogrephy- a5 p* }: t4 @. N# Y 授课内容: \2 A5 S9 Y% }介绍环境海洋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与应用。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地学与资源、海水物理性质与海水运动的特点及其环境效应、海洋化学与污染、海洋生物与生态保护、海洋气象与灾害、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海洋环境管理等。3 {& ^, m6 ]9 D" M: { 5 U& Q9 V; _0 i' b {: ^& z. A0 }课程编号: + ]. x g6 C3 @: g! x) S课程名称(中文):环境统计与数据处理 ! g( Z* @# e: ?3 R4 O& P S课程名称(英文):Environmental Statistics and Data Analysis " b# |8 W3 \# _, J* z! g2 X授课内容:+ m; d7 c5 g0 Z; v 环境统计与数据处理是对环境科学研究中的数据资料,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以获取有意义的信息,主要包括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介绍数据同化技术,以服务于数值建模和不同类型、不同来源资料的综合利用。 0 c5 J/ Y) d( P, s! R; z通过授课和讨论,使研究生了解环境统计与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环境统计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 & ?7 c8 B3 i) ` t Y! ^+ k) \4 b 1 v- ~2 B9 W% z( c# z! t# o课程编号:27120038 B7 j3 N# y$ A 课程名称(中文):环境化学 * O7 I; C* P+ V) b8 D4 g课程名称(英文):Environmental Chemistry p* I: y* j8 T% D" g 授课内容:' f& `8 W3 }9 s. X4 q" J9 F 《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硕士研究生必修的学位基础课之一,它主要研究化学物质在水体、大气、土壤和生物等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特征、归趋、效应以及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主要包括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变化,化学物质在各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和对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性以及造成影响的防治方法和途径。硕士研究生《环境化学》课程以水环境化学的讲授为主。通过《环境化学》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深化《环境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化学》的研究领域及发展趋势,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9 j. I5 c }9 \1 \; K ) {/ C2 g" Y2 x' [( F1 s0 ?. V7 I5 p课程编号:2712004 $ P: l& {' Z& k, t# H课程名称(中文):环境流体力学- U7 B0 S" @% D! m8 {7 z 课程名称(英文):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s ! G( y6 z& Q" K/ x* c* }4 j7 ?% @9 k授课内容:0 C# V2 _. n2 { 从正压浅海流体力学模型出发,通过量纲分析,介绍潮汐、风暴潮、环流输运等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的物理过程及需遵循的流体力学规律;引入弱非线性概念,介绍适于正压天文潮的领阶模型和适于浅海分潮、余环流和风声运动的一阶模型。介绍河口环流所满足的斜压浅海流体力学,浅海湍流动力学基本概念,分层流体的稳定性等。) l: c/ d* }5 e) [ $ \$ O, P2 s- \, O/ Z6 c! m1 l课程编号: 5 m% a+ e: h% ?& i) a课程名称(中文):环境数值模拟 , g' b4 M0 R9 g1 \; c% N& x课程名称(英文): e1 J# i- o: M0 X9 h 授课内容:5 z3 o, N! k9 a. q- t7 Q: x 海洋环境动力学基础知识及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数值计算的数学原理和方法,包括物理海洋和环境海洋学的基础模型和尺度分析方法,优先差分方法的相关知识以及有限元和谱分法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已有的海洋环境的几个成熟的数值模型,及其模拟结果事例。 0 z! j8 e. f9 X! U i# M 5 n4 e( U" R; t课程编号:27120069 a/ z1 @' i( j, i3 z/ u 课程名称(中文):环境生态学 . `$ V* ^+ \- h3 i: L课程名称(英文):Ecology ' u+ F8 o5 |( t2 M+ |2 e; A8 }9 r授课内容: \, g4 c9 ~# ?- e. ~ c7 K 环境生态学以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所涉及的环境从无机环境(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到人与人类社会,其研究目的是阐明有机体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从而指导资源与环境的生态规划、保护与建设、修复和管理,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与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保障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4 y1 B! I, Y4 y O; H- m& F. @. X # W: L0 v: p4 F) I 二、硕士学位专业课% `" y& |/ K2 W/ }! p 课程编号: N* O9 k5 k+ Q+ Z5 C5 L- g$ ^! V 课程名称(中文):环境评价 ( R: v# M+ p8 }6 _& a& ^# O7 O: e课程名称(英文):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 S5 s; L) ~2 M 授课内容: 1 X/ h8 A# c( p8 _4 _环境评价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以环境系统的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为指导,依环境影响的识别—预测—评价—对策为主线,讲授评价的原理、依据、法规及管理体制;环境影响的识别与项目工程分析的方法;环境评价的方法和技术,并在某些讲授单元,引入案例研究。 - R+ e; K: p b, S$ q该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学会几种主要环境要素(大气、水声学)的预测原理及方法,初步掌握环境评价的技能,提高识别环境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预测环境影响的能力。 ; ?" S4 Y, J( V; V) O7 l & N0 o5 d; N! j% A Q& ^ / z! u5 p1 \' K' F# K. c 课程编号:27130028 d: c0 B& O6 g$ Q3 ^% b 课程名称(中文):海水分析化学 6 x. h/ g: a2 L4 t课程名称(英文):Chemical Analysis of Seawater; V, f% j A- o6 C; Z7 K3 C3 v( g* r 授课内容:' C5 ~/ S" D1 `0 j' V8 P" j 本课程在国内外最新文献及我国海洋监测规范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海洋化学研究的发展水平和方向,详细阐述海洋调查和海洋研究中各指标的基本分析方法原理,讨论目前国际上通用及推荐的分析方法。介绍各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前沿问题,突出现场分析和原位分析。包括海水样品的取样及样品预处理,溶解氧等常规海洋化学参数的测量方法,海水二氧化碳系统参数及碳的形态分析,海洋重要生物化学参数的测定方法学,海洋中氮、磷、硅的形态分析,海洋无机痕量元素分析导论和海洋中痕量有机组份的分析,以及洁净实验室原则和沾污的控制等内容。 / A% p$ W6 J4 x1 A' |8 F4 p9 d: I# V " y% b, A- l/ R. M+ i# `3 g k 课程编号:2713003 6 T& M |$ V: x3 i9 R课程名称(中文):环境管理与规划 ( S$ g5 L, J+ Y+ p0 y" u课程名称(英文):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Plan' I8 f- V* D( L9 h; [+ P# { 授课内容: ! `3 {( Y( g+ |- q: @9 s《环境规划与管理》是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的学位课之一,它主要研究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环境规划目标的确定,环境规划方案评价、环境优化与决策、国家的环境方针、政策、法规体系、机构体系和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管理基本原理和手段,环境经济、环境信息处理与技术等。通过《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深化《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研究领域及发展趋势,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 d% n4 [3 s" A" J 5 {) A' l' g- u% V# `% U X2 c3 P 课程编号:% e9 O9 \1 e% p0 J2 V5 f- f 课程名称(中文):环境毒理学 ; A0 u, I; _! ^" j3 i课程名称(英文):Environmental Posicology / h+ [: m5 O% h3 M. A授课内容: 0 ?" \) e% P; I: ~2 B' x# k" F/ l环境毒理学是研究外源性化学物对生态环境的有害作用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对外源性化学物进行安全评价,即通过选用实验生物作为中毒模型,来研究外源性化学物与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对生物的各种可能影响,并进一步外推至整个生态系统,做出安全评价。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外源性化学物进入生物体内的可能途径及其影响因素;(2)典型化学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生物效应,外源性化学物对生物的毒性动力学研究;(3)外源性化学物对生物的剂量-时间-效应的三维关系等。 " n3 @+ F0 G3 I5 [ ; ^. I! t# @7 Z 9 ?3 s1 p+ l- g课程编号:2713005 6 q$ D J- y2 D9 C+ L- |3 Y ( r# A$ O6 _8 G7 x7 h5 z# G/ ?* z课程名称(中文):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导论 : d! d$ d: j' w' m+ j" z课程名称(英文):Marine Ecosystem Dynamics 1 v- C- I' B- t/ n授课内容:! O. B) ^4 ^+ F0 ^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导论是一门海洋学与生态学的交叉科学,主要介绍海洋生态系统的种类、结构和功能,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和能量循环,关注海洋生态系统的外强迫和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物理过程与生物过程耦合、生态动力学模型、全球变化与人为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的研究为重点。1 D7 g% V7 t1 v1 | 使具有一定海洋学知识的研究生了解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历史、认识全球变化和人为活动影响下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熟悉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相互作用,掌握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建模及其应用。尝试启发性的介绍国际研究计划中有生态系统有关的部分,使研究生了解和把握本领域的国际前沿。
 楼主| 发表于 2006-6-8 08: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硕士专业选修课 7 N1 z8 _- d8 }课程编号:2714001 - q& V# l: m; }4 j$ o- W- J0 t课程名称(中文):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导论 3 p3 K. E! }1 b/ |课程名称(英文):Marine Biogeochemistry$ G. x5 D/ Q8 q+ B 授课内容: " K: `! H9 ?' s: o p6 I辨析和说明生物对无机物和有机物在海洋及与海洋相交的界面(海-气、河口、海-底)进行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通过学习,掌握主要元素和化合物(碳、氮、某些金属和一些天然和人文活动产生的有机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海洋系统中物理和生物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强调从近岸到大洋各种环境中,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天然和人文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的意义。 0 Z& @3 x! d2 {9 \+ d; [ 0 x, G* [6 A) Q' n% H1 g; Y J. e j4 Z7 R 课程编号:2714002 & Y6 g3 D5 |! e( E课程名称(中文):大气环境化学 ! e2 U7 F$ o* l/ G课程名称(英文):Atmospheric Chemistry& I- R; m/ p4 F2 L4 O* X% U: B 授课内容:; @/ p$ A, a& r- E( C# J+ c$ ?* n 大气环境化学是研究大气环境问题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边缘科学,涉及了气象、大气物理、云物理、环境化学、辐射学等方面的知识。该课程主要讲授大气的组成及其变化、主要大气污染现象、大气污染物的来源、输送和清除过程,大气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光化学基础以及大气成分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 q; b+ Y$ s& F9 |通过授课和讨论,使研究生了解大气环境化学的发展历史、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大气环境有关问题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大气中的主要物理和化学过程;掌握大气环境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 [7 N8 f+ f/ e! C % S; J; v4 M% t8 V& U y& f $ C, _# ]* p+ ^5 R; I& p5 c ' `# S6 k. ~- m* i" }! ?; D" F9 S0 ^课程编号: & y3 Q% ]7 a" `5 Z! m' C! d课程名称(中文):生物修复理论与方法9 h5 a- y9 _/ F* J/ J2 j 课程名称(英文):Bioremediation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0 Y U+ @" O4 _: ?7 Z) K+ R授课内容:5 R7 I- s! F; }3 Z 本课程为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 主要讲授污染物毒害机制、生物修复机理以及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污染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污染的生态诊断,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以及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等。要求学生掌握污染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了解污染生物修复技术。为进一步学习和从事专业研究奠定基础,在实践中提供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和理论解决问题的途径。 5 B! o& @( H$ r. T1 V3 b- L 5 Y9 h J$ m: O/ M6 Y6 u) U课程编号: 6 g( j, N& ~+ s2 t( H1 z8 m* j" ^/ s课程名称(中文):环境监测方法与技术 5 g) @- q- c4 C课程名称(英文):Technology on Environmental Analysis and Mornitoring% t7 Z; Y) l. A. y9 u' { 授课内容:8 Z, e4 h( f* _/ u0 L: |# E& m 通过介绍各类环境分析监测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构造、操作要点和相关应用,改变学生以往只会按照标准方法机械操作而不懂实验原理、只会发现问题却不知问题根源和解决办法的局面,注重培养研究生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使研究生在进行污染物分析的过程中,能够理解每步操作蕴涵的理论基础,以便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及时纠正问题,充分保证各类环境科学研究中监测数据的准确性。4 s# K2 H' v$ x/ @* q/ j; V 8 B3 I' e- e) V$ J 课程编号:27140056 s6 J9 }( w2 C4 i 课程名称(中文):环境经济学 / M$ V( m2 R; `' {& Q/ {课程名称(英文):Economics of the Environment % h. e0 I+ T/ p" t) C授课内容: ( S) h/ r1 F3 i" m/ {( I3 m环境经济学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环境问题,主要研究如何认识和妥善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使经济活动符合自然规律和生态规律的要求,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迅速增长,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佳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研究经济发展与保护和改善环境互相促进的途径,寻求实现社会经济再生产良性循环和自然环境再生产良性循环,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 M5 T% v0 \( j* }! S( ]$ w# [1 C ' f. k3 `9 W2 i |课程编号:3 \1 _6 U, A7 q+ `' Z0 @3 f+ ?! K 课程名称(中文):模糊数学方法 % V9 h6 v! e/ p+ u, D a课程名称(英文):6 Q4 }$ r5 c! ?" V& i |& W 授课内容: 6 h, D2 R/ X5 M介绍模糊数学与基本知识、理论与常用方法,为模糊数学应用于环境科学与工程打下基础。主要内容包括:普通集合与模糊集合、模糊关系、贴近度与模糊度、模糊聚类分析、聚类中心的调整与模糊软划分、模糊判别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模糊概念的数学描述-隶属函数及其拟合方法等。: b( j- p% ~+ P 6 ^& n( L/ r: c5 `; P 0 U; g7 y! V, x. M5 x 课程编号:2714007 e1 o6 ~, Q/ R% [/ Q& t. F n 课程名称(中文):生物海洋学 $ @ B# g" P7 F/ w. j0 n课程名称(英文):Biological Oceanography ( q; q$ Z) O4 Y M授课内容:/ J' i4 _3 S; ^$ n7 M, u% w 生物海洋学是一门生物学、海洋学、化学、物理学等多种学科交叉的科学,其内容是研究海洋中的生物学过程以及各种海洋学过程对生物学过程的影响,主要包括海洋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因子及各种过程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种群结构和分布规律及生物学过程的影响,包括对初级生产、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及渔业资源的影响,以及对海洋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能流及其对渔业产量的预测及渔业资源的管理研究,对矿物元素的重要地球化学过程和元素循环的研究;并对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8 R' P6 T2 G7 q( h6 p / e1 J% _2 S) J" F$ { 课程编号:2714008 ' o' |1 p3 ~" ~$ \( b- o+ J/ \. D课程名称(中文):环境预测理论与方法; ]; | M' s1 u! j' G! c 课程名称(英文):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Theory and Methods ' v+ j- N5 b' m# ^/ _" W S) R- w. w授课内容: 9 }# t" V3 O, e1 Y介绍河流、河口、近岸海洋水质预测的理论,模型建立的方法;了解和掌握不同物质在上述背景中迁移与扩散的动态规律及其预测方法。为今后从事污染物在环境流体中迁移、扩散预测的研究及其从事环境管理的相关应用奠定基础。主要内容包括:水质模型建立的方法与模型介绍;迁移方程及其求解方法;海洋环境中温度模型及热输移预测;海面溢油的预测理论与方法;悬浮颗粒物的三维输运预测理论与方法等。 1 ]6 G4 S0 F5 A+ _ 2 m/ i$ k r9 o6 r/ ]四、博士学位专业课$ d: {: [9 C, y# t 课程编号:2722001 & o" P( ^$ W% L课程名称(中文):海洋环境动力学) x) N1 `1 P1 w: J0 [* a 课程名称(英文):Marine Environmental Dynamics# ?# k& V7 R- ~0 k" [! { O 授课内容: & K; G V: b) S% J 6 q! ^, c3 g3 d5 G) O $ G* `, U, `! N# u ]4 F3 `6 D课程编号:27220029 j7 r- p, {) `6 \; E2 b. C 课程名称(中文):海洋生物地球化学; T5 @( Q _+ ~* k4 [2 @ 课程名称(英文):Marine Biogeochemistry . W& e8 S8 \3 E6 {, X: \# g授课内容: , { k9 d$ w# d" x5 Y" C# @1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认识海洋生产力、海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海洋环境变化问题的基础。本课程以海洋C、N、P的循环为主要内容,从陆-海界面、沉积物(悬浮物)-水体界面、生物-非生物界面以及海洋水动力影响等方面讨论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重点讨论上层海洋和边缘海的陆海相互作用。关注界面之间的耦合作用。4 X# @0 i6 P: Z8 J X- o. Y9 y- p5 ? & ]' h* b$ \2 x/ L# [9 B- \! B课程编号: ' g7 M1 X: \3 c& p$ f( Z* s4 W& @课程名称(中文):海洋生态学: o( i+ C9 a; b2 A, e! t& e) h2 m 课程名称(英文):Marine Ecology) }3 {! J& Q5 }8 |$ c9 e- j n# D 授课内容:1 Y7 ]4 r2 `2 t+ J 通过研究海洋生物在海洋环境中的繁殖、生长、分布和数量变化,以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为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养殖,保护海洋环境和生态平衡等,提供科学依据。重点介绍海洋生物资源科学管理与利用、海洋污染以及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生态学内容,并对现代海洋生态学最新研究前沿,如新生产力、生物泵、粒径谱、微型生物食物环的研究进展进行专门介绍。+ J9 ^; \0 z: l $ ~0 J7 T% e9 _. Q4 w h 9 X0 D2 b, J$ N) E2 V8 r课程编号: ) A! w4 A# p( K8 k/ V- A! A课程名称(中文):环境规划与评价 + r: z O+ ]( R课程名称(英文):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Assessment 5 l" D. F- c( S! i授课内容: 0 W' \' c+ L' h5 o课程讲述环境规划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环境规划的源流,探讨与其他规划的关系及自身的层次结构,介绍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等主要环境要素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的确定等;基于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理念,讲述区域规划、生态规划等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y$ E R0 ^0 c' g6 q& M 4 f# W: D3 J4 K# g' h" Q 五、博士专业选修课. V; n. s' w3 `- r9 |) r 课程编号:2723001 8 D( E9 j. c: S6 K, J课程名称(中文):环境流体力学! E3 R- |5 z. K6 C D5 ]! l 课程名称(英文):Environmental Fluid Mechanics' P; G+ w @# j/ A5 V+ v 4 P8 u; Y6 [9 V) K ?) D E$ G7 q授课内容:. H- V% g {! U0 C' l7 c 本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流体力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海洋、大气、河口及地下水等环境流体的流动特点,了解和应用常用的一些环境模型,计算和研究物质在其中的迁移与扩散的动态规律。为今后从事应用环境数学来理解和研究污染物在环境流体中的扩散预测分析能力奠定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程、紊流基础、物质的扩散理论、浮射流、分层流、环境海洋动力学、污染气象学基础、河口水文学、地下水水文学。( u% Y/ V, D2 Q 3 t, L1 c, Q& {9 w* {% A( F6 R4 B1 i( k 课程编号:, c5 I& s3 s% e) p" j" H+ O% \2 M0 L: W 课程名称(中文):海-气相互作用与海洋碳循环 6 d2 y3 L+ }$ K+ x, K* j3 l课程名称(英文):Sea-gas interaction and Carbon circle 5 c" D0 j! V# F: W6 [! R- `授课内容:, r4 L; j# q; k+ M+ J 辐射活性气体,包括温室气体如CO2、CH4等和其它化学反应产物能够影响大气辐射平衡的气体(如DMS),是气候变化研究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由于CO2、DMS等的源汇同海洋及其生态系统相联系,使得“海-气相互作用及海洋碳循环”成为全球变化的研究的重要内容。本课程以CO2为主(包括DMS、CH4)的温室气体在海-气间的交换和海洋碳循环对大气CO2水平的调控机制为主线,讨论海洋CO2分压的源汇分布及其特征、海洋碳循环过程等问题。重点介绍中国近海海洋辐射活性气体季节尺度上的释放通量和特征,上层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海气CO2通量的影响。 2 Q% A+ l; o# n# H1 }: w ) M( N* L5 @$ G" a1 I # z4 X& J x' `7 z" [: x! F; X; W 课程编号:9 f- H- m7 h( C5 d6 P 课程名称(中文):现代环境生物物术) M- I- J+ w9 m/ `/ t8 u 课程名称(英文):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1 p5 i$ c; |0 _ A6 y 授课内容:8 k* @, J: P$ i- U 本课程主要讲授环境科学研究中目前国际上普遍应用的例如“彗星”实验、PCR、生物酶学、有害化学物质的脱毒等新的生物学技术和方法。要求学生掌握生物指示、生物测试、生物标志物、生物修复等方面的基本技术原理和步骤,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研究和试验技能打下基础。 # @, a" s& W1 K& J ( }+ A( k6 I4 T/ Q 课程编号:2723004) k5 y4 u# s( F# J7 l 课程名称(中文):大气环境化学5 P2 [6 J* \- _ A7 U 课程名称(英文):Atmospheric Chemistry f8 G2 A7 ] f/ m, A8 P. I' |授课内容:1 ?& G' E3 Q4 |( H1 r, L 大气环境化学是大气科学与环境化学交叉产生的一门边缘科学。主要是用物理和化学的手段探测和研究大气中气体成分和悬浮颗粒物等各种化学组分的形成、演化、迁移、输送和累积的规律与机制以及与此有关的现象和过程。大气环境化学真正发展始于1929年对大气O3的观测和对平流层O3光化学的理论研究。大气化学在过去50年里的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至今仍是一门很不成熟的科学,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大气化学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1950-1980年的30年里,大气化学的研究是围绕着一系列紧迫的大气环境问题开展的,如酸雨,城市的光化学烟雾等,80年代后,大气化学的研究又进入一个新阶段,研究从污染问题扩展到全球变化的研究系统,研究范围也从区域扩展到全球尺度。
 楼主| 发表于 2006-6-19 12: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再找找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大人论坛 ( 鲁ICP备0903527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5-14 22:41 , Processed in 0.06143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