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1月16日-17日,通过听取实验室建设验收总结报告,并对我校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实地考察,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验收专家组均一致认为:实验室按期圆满完成了建设计划任务书规定的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同意通过验收。 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处长李渝红主持汇报会。副校长翟世奎、于志刚代表学校分别出席了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验收总结报告会,并陪同教育部专家组进行实地验收。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验收专家组的组长分别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陈凯先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王文兴院士和长安大学李佩成院士。 李渝红对我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五点建议:一是把握定位,正确处理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二是坚持特色,强化优势;三是优化资源,整合集成,增强承担国家重要任务的能力;四是突出创新,加强交叉;五是从长计议,培养人才。 我校科技处、医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党政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教授参加了验收工作。 背景资料:
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前身为海洋药物与食品研究所,创建于1980年,是我国较早从事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的科研机构之一。1994年,被山东省确定为省级重点实验室,2003年11月,国家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现有固定人员48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1名,“绿卡工程”教授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骨干教授11人,副教授11人,讲师1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3名、硕士生导师26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80%。 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4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授14人,副教授14人,讲师12人,另有流动人员15人。实验室总面积达3000m2,大型仪器系列设备40台套,设备总值达2000万元。实验室自成立以来,一直围绕海洋环境与海洋生态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主要从事海洋与大气环境动力学、碳氮循环与海洋环境变化、近海与海岸带生态学、水资源与水污染控制、海岸带与环境地质等研究。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实验室拥有基础设施优良的研究实验场所,总面积约3000m2;初步建成由系列大型仪器设备构成的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研究与创新平台,设备总值达3200余万元。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海洋沉积与工程环境、海底资源与成矿作用、海底能源探测与信息技术和大陆边缘构造与盆地分析等。实验室现有科研人员48人,流动人员10人,其中,院士2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教授2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人),副教授11人,讲师6人,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7人。 |
| 新闻录入:李华昌 责任编辑:李华昌 |
|